拿什么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编者按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花儿处处开,歌儿到处唱,家长们都在为孩子们的节日忙碌:买礼物、看演出、玩游戏、去旅游、吃大餐,相关部门到学校也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努力保障孩子们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参与权利、受教育和受保护权利,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近年来全社会的共同课题。本期话题对此予以关注。


    关键词 陪伴

    双亲不缺位 

       一起向前冲

    殷建光

    父母陪伴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为人父母,应把陪伴当作一种亲情责任。

    一起读书,陪伴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让孩子沐浴在文化的阳光中。孩子是稚嫩的幼苗,需要知识的雨露,需要文化的滋养。亲子阅读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大人与孩子一起读书,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思想的交融,一种爱意的流淌。我一直记得母亲和我一起读“小人书”的情景,在母亲生动的讲述中,文字入眼,故事入脑,精神入心,这场景,永远烙印在我的脑海,成为我汲取阅读力量的源泉。

    一起游戏,陪伴孩子飞翔在快乐的天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亲子游戏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与孩子一起游戏,大人快乐,孩子快乐。在快乐中,探索精神悄然形成,创新品格悄然养成。夏天到了,公园里,我经常看到大人和孩子一起踢球,大人是高兴的,孩子是欢欣的。在游戏中,孩子探索踢球的技巧,大人点拨踢球的动作,其乐融融。就是在这样的亲子游戏中,孩子的身体强壮了,体能提升了,心理强大了。亲子游戏,不仅在幼儿园,不仅在学校,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

    一起奋斗,陪伴孩子成长在奋进的环境中,让孩子陶醉在进取的快乐中。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起,双亲不缺位,一起向前冲。我在电视里曾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亲子比赛中,一家三口就是一个小团队,同心协力,共同拼搏,赢得胜利。其实,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心凝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荣誉,全家携手共进,这是孩子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起去探索,一起去比赛,一起去做公益……双亲在一起,和孩子共进退,能够搭建心灵的桥梁,打破沟通的障碍,拉近心灵的距离。孩子在家庭的幸福“小河”中奔腾前行,才能获得无穷的动能。

    不要借口工作忙,陪伴孩子是对孩子、对家庭、对民族未来负责;不要借口没时间,陪伴孩子的时间应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不要把责任推给祖父母或学校,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其实,太阳的陪伴已经沉淀在鸟儿的心灵,让鸟儿的飞翔更加轻盈。培养孩子,伴随成长,这是天下父母必须的担当。

    关键词 安全

    齐抓与共管

    防患于未然

    李红军

    5月22日下午,河北沧州献县韩村镇有孩子在村边坑塘溺水,经多方全力搜救打捞出5名孩子,已溺亡。同一天,山东临沂沂南县5名小学生相约去河边玩耍,其中两个孩子不慎落水溺亡。7条鲜活的生命溺水身亡,留给他们家人的是无比的悲痛和终身的遗憾。

    这几年,有关儿童安全的事故有增多趋势,除了溺亡事故,还有一些安全事故也是社会之痛。有的孩子出于好奇,盲目模仿影视剧中的危险动作,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有的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到处乱跑,嬉戏打闹,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有的孩子喜欢玩容易爆炸的氢气球、含有硼砂的水晶泥等有毒有害玩具,危害身体健康……所有这些,都对孩子们构成安全威胁。

    安全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着力培养和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目前,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是许多孩子的短板,亟待补课提高。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列为常态化教育内容,做到知识常讲、警钟常鸣,还有必要像设立家委会那样,设立安全委员会,集中学校与家长的力量,做好安全教育,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校可与相关部门合作,将交通安全知识、防水防火防盗知识、影视危险动作的危害性、有毒有害玩具的危害性等,与幼儿园、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制作专题课件进行授课,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规则意识、防范意识,助力平安成长。

    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尤其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受到的监护有缺失,缺乏有效管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各地须强化家长责任,要告知家长们,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父母的职责,作为监护人,守护孩子安全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学校老师、农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对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关爱,有的地方建立了关爱行动督导员,为留守孩子提供关爱照料、心理疏导、监护干预指导等服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此外,儿童安全问题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任何单打独斗,作用都会有限。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儿童安全亦然,只有在平时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才会尊崇规则,敬畏法律,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保护

    织密法律网

    撑起一片天

    杜建锋

    从6月1日起,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实施,这是国家和社会送给少年儿童的一个大礼物。毕竟,织密织细法律之网,才是保护未成年人最坚实的依靠。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6月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不容乐观,性侵害、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成年人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黑恶犯罪等问题相对突出,并且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仍然亟待破解。这说明,只有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的蓝天”,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他们。

    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针对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具有相对隐蔽性,这给未成年人保护带来了一定挑战。2019年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也在警示我们,预防校园欺凌仍然是个难题。在校园里,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孩子们,除了法律法规之外,学校需要出台综合性配套措施来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要加强对教职工、学生的教育,设置举报电话,更要加大心理干预力度。毕竟,校园欺凌造成的心灵伤害,在很长时间里难以消除,因此,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是重中之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的老师。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生活在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环境,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比如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使孩子变得懦弱、固执,使其变得有暴力倾向,等等。孩子更不该成为事业不顺、婚姻不幸、学习不好等情形的“牺牲品”,遭受到家庭暴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法治大环境之下,父母必须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产”,父母必须起到监护人的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要避免他们受到欺凌、家暴等伤害,也要避免他们去伤害别的少年儿童,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给予少年儿童以足够的保护,绝不仅仅是解决校园欺凌、家暴等问题,还涉及性侵伤害、网络信息保护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完善法律,并让法律长出“牙齿”,以法律为武器,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合法权益。

    当然,保护孩子们免受伤害,从来都不是某个方面的事情,而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找出影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盲点,以更大的精力、更细致的工作,履行职责,构建社会综合预防保护体系,方能不辜负每一个纯真的笑容。

   关键词 减负

    抢跑快一时

    难跑远一生

    郑建钢

    每天看到许多孩子被书包压得直不起腰来,笔者心里颇不是滋味。为保障孩子们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减负必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由中央层面强调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权益保护,这说明,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已到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使得校外培训市场热得过火,热得变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焦虑和培训机构的忽悠。

    多年来甚嚣尘上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苦了多少孩子?由于太多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抢跑”。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的竞争,甚至从进入幼儿园之前的早教班就已开始,如此激进的“抢跑”心态,人为放大了教育焦虑。

    校外培训机构为迎合家长的“抢跑”心态,更为从巨大的培训“蛋糕”中赚个盆满钵满,肆意贩卖教育焦虑,不遗余力地夸大校外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有甚者,不少培训机构特别举办“超常班”进行超纲教学,只用二三十天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门学科一学期的课程,拔苗助长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谓超常、超纲校外培训,真的能达到“抢跑”的目的?未必。比如,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系统地学习语言或者运算的能力,让他们提前学拼音和算术、英语等课程,明显突破了孩子稚嫩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催生孩子的焦虑乃至厌学情绪。拿中小学生来说,“填鸭式”知识灌输,会使他们的大脑相当于变成计算机硬盘,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大脑就会慢慢地变成“储存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所以,为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减负必不可少。首先,校内要真正减负,要发挥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主阵地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要改变教育学生“一刀切”的单一模式,因材施教,否则,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都追捧校外培训机构。

    其次,规范教育培训市场,通过专项治理和违规整顿,加强监管力度;在治理和整顿之时,校外培训行业也要完善制度,加强自身建设。

    此外,家长要摈弃教育焦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给孩子成长设定合理预期。孩子今天的成绩,并不代表他的未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的落后。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让家长从容地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也应跟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 尊重

    多一份平等

    多一份自信

    张瑾

    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大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此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外界信息多,思维活跃、情感早熟、自我意识强烈,更渴望父母的尊重,这种渴望甚至远超物质需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若是能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发言权,尊重他们的隐私,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赏识,孩子就多一份自信,更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应恃大凌小。不要以为孩子小,孩子做什么事情家长都可以越俎代庖,大到给孩子报辅导班,小到孩子的吃穿,添置学习器材等,都应听听孩子的意见。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不少孩子只能被动接受。更有一些孩子,从小被大人呵斥恐吓甚至打骂。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在不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即使物质再充裕,他的人格会健康吗?

    家长应给孩子留点私人空间。只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人处世遵循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家长就不该过多“入侵”孩子的私人空间。每个孩子都有秘密,在大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孩子愿分享就听,不愿分享就别窥探。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或不幸遭遇如被别人愚弄、被家长打骂等,别总是提及,尤其是当着公众。另外,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的事可以适当自己作主,别一味将他们护在大人的羽翼下,更不应代替他们去栉风沐雨,因为牢笼式“圈养”会让孩子的生命个体失去应有的活力,弱化搏击风浪的能力。对于孩子作出的决定,哪怕稚嫩,家长也应给他们竖起大拇指。对孩子不吝啬赏识,也是尊重的体现。

    是什么让父母常常成为孩子问题的制造者?无外乎两个原因:本该拿孩子当孩子,父母却忽视了他们的成长需求;本该把孩子视为有尊严的人,父母却总拿他们像宠物一样或溺或训。真正良好的教育,始于把孩子当孩子来感受和接纳,把孩子当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理解和尊重。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等于没有原则地放纵。当孩子的想法与父母相左时,家长应以人格平等、真诚友好、互相尊重的方式沟通,以尊重为前提的沟通,不仅能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被尊重中学会自己思考和决策。

    在尊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更懂得尊重他人,更具有自信,心理更健康,遇到问题,会积极想办法,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当前:B4(2021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