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贺星龙
贺星龙为村民看病
1992年的一个冬天,在山西省大宁县的一家医院里,12岁的贺星龙站在他爷爷的病床前心情复杂。彼时,因为重感冒引发并发症的爷爷,生命垂危。在病床上,他用微弱的声音对贺星龙说:“娃呀,好好念书,长大学医救人。”几天后,爷爷离世,这深深刺痛了贺星龙。就这样,当医生的梦想便在这位少年心中埋下种子。
8年后,贺星龙从运城卫校毕业,如愿成为一名医者。实习期结束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乐堂村。行医21年来,不论风霜雨雪,贺星龙24小时待命出诊,服务周边村民,先后骑坏了7辆摩托车,背破了12个行医包,磨烂了数十双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行程达40多万公里,出诊次数达17万多人次……
如今,他既是乐堂村村医,也是乐堂村党支部副书记。
毕业回乡
为报乡亲恩情
乐堂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乐堂村距离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路途遥远,出行不便,老百姓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夺去性命。”
1997年,初中毕业的贺星龙考上了卫校,但3000元的学费难倒了一家人。母亲把家里翻腾了一遍,才凑了302元。就在他梦想将要破灭时,饱受无医痛苦的村民主动凑齐了3000元,让他上了学。
“我心里知道,每一分钱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为节省生活费,贺星龙在学校每顿饭只花四毛钱买两个馍,吃母亲给他带的韭菜花,喝白开水。为准备第二年的学费,假期他就抓蝎子、挖药材,上学时从家里带上两袋绿豆,在市场上卖了交学费,才勉强完成了3年的学业。后来,他到县医院实习,因为没有钱租房子,夜里就睡在医院病房的长椅上,夏天被蚊子咬得根本睡不着觉;冬天就主动帮医院锅炉工烧煤、掏炉灰,为的是能在锅炉房取暖过夜。
2000年,结束实习的贺星龙不顾亲戚同学的劝阻,坚持回到了乐堂村。在他回乡前,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依旧没有医生,药品和医疗器械也十分匮乏。为了凑钱建诊所,父亲把准备给贺星龙娶媳妇的一孔土窑洞腾出来,又卖了家里所有的玉米和仅有的两只绵羊,靠着这些“家底”凑来960元钱,买回来几件医疗器具和一些常用药,帮助贺星龙建起了一个简易的诊所。
克服困难
守护村民健康
乐堂村有了诊所和医生的消息随即在四邻八村传开。但沟壑阻隔了村落,出行不便。一次到邻村急救的经历,让贺星龙觉得仅靠步行太耽搁时间,第二天,他便从县城废品收购站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没多久,贺星龙又从信用社贷款4000多元买了一辆摩托车。为村民服务的效率是提高了,但他面临的危险也增加了不少。
2013年的一天,天空下着大雪,索堤村贺润平的孙子发烧引起抽风。贺星龙接到电话,顾不上安装防滑链,就骑上摩托车出诊。当摩托车向一面陡坡急驰时,雪厚路滑,摩托车身一扭像脱缰的野马般倒冲下来,连人带车摔进了路边的排水沟里。当时他只感到脚有点痛,就又急匆匆地去给孩子看病了。第二天,乐堂村张立俊老人的哮喘病又犯了。为了赶时间,贺星龙走了山间近道,不料脚一滑,从10多米高的山坡滚落沟底。当一身雪水、冻得直哆嗦的贺星龙推开张立俊老人的屋门时,老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贺星龙的脚伤越来越重,疼痛难忍的他到县医院检查,才发现右脚内踝关节骨折。他买了点石膏粉,给自己打上石膏,在家躺了半个月,就又一瘸一拐地出诊去了。
21年来,即便自己生活拮据,贺星龙也心疼父老乡亲生活的艰辛。他除了对病人免收出诊费、注射费以外,还对特困户、五保户和烈士家属免收药费,对因家庭困难舍不得看病的群众总是说:“没事,快来,咱赶紧先治病,药钱啥时有了再说!”
永葆初心
帮助村民致富
贺星龙的妻子陈翠平也是从卫校毕业,两人从订婚时就商量,今后到县城开诊所。一连拖了好几年,贺星龙也没有兑现诺言。因为,在村里待的时间越久,贺星龙就愈发觉得村里的留守老人离不开他。2009年,眼看两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村里没有学校,妻子只好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到县城上学。直到2019年,在城里上学的两个孩子都住了校,妻子才继续回到村里和他一同守着那座乡村诊所,为村民看病。
在乐堂村,贺星龙既是医生,又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他长年照顾着村里的几位孤寡老人,送米送面,管吃管喝。与此同时,他还带领村里的劳动力引水、修路、栽果树、修路灯、修小家电、调电视接收器、推销农副产品……他成为了村里的难事通、村民致富的领头人。如今,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赊欠医药费的村民越来越少,贺星龙拿着账本高兴地说:“这些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医疗保险制度也更加完善,村民们看病没有那么大负担。”和日子一起变好的,还有贺星龙的出诊路。
贺星龙贴心为民服务的事迹逐渐传开,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这些年,他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白求恩奖章”“最美奋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但在贺星龙心中,他仍是服务周边20多个村,为乡亲们看病的乡村医生,“只要有需要,我都24小时免出诊费为大家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