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针对网友提出的“专升本毕业后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问题进行了答复。答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据10月8日《沧州晚报》)
虽然教育部门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的概念,但过分看重“第一学历”,却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一些高校招聘青年教师,有的博士因为本科学历并非“985” “211”而失之交臂;部分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本科学历并非“985” “211”的学生连简历投送这一关都过不了……
长期以来,过分看重“第一学历”犹如一道无形的门槛,将不少人排除在招聘之外。一方面,追求“第一学历”固然是一种单一化、片面化的评价方式,却能够满足某些人图方便且省事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人对“985” “211”学校的“第一学历”进行美化,认为高考相对公平,而考研、读博中存在不少人情、关系等不确定、不公平因素,“第二学历”未必有“第一学历”货真价实。
过分讲究“第一学历”,本质上是推崇“出身论”“血统论”,它不仅加剧名校情结和学历崇拜,也会造成就业不公。追求“第一学历”,骨子里是一种固化思维,认为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就享有永远的红利,在高考竞争中落败就意味着是无能者和失败者。然而,在不少高校里,有的人本硕博一路学霸、一路名校,进入职场后却表现平平或者不尽如人意;有的人本科学历不是出自名校,甚至是专科、自考学历,但被大学破格录用后表现出众,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讲究“第一学历”,说到底是建构了一种制度壁垒和人为樊笼,不利于人才全面、充分流动,不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理应纠偏。在促进人才流动,激发社会活力的时代背景下,打破“第一学历”歧视,契合人们的诉求和时代需要。
打破“第一学历”歧视,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依然任重道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消除学历歧视的关键,在于凝聚思想共识、提振价值认同,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消除学历歧视对促进教育公平、加速社会流动的重要意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和骨子里消除学历歧视,用人单位就会通过形形色色的办法,对规则进行变通和替换,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当教育公平得到更充分保障,社会流动才会更加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