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柴火
苑广阔(广西) 

 

    节气接近霜降,老家院子里的杨树、枣树、柿子树开始落叶了。

    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妇女们就要去捡柴火了。男人们当然也没有闲着,他们有更加繁重的事情要做——把猪圈里的粪水挑出来,放在墙外的粪池里沤着,等来年开春,就有了自制的农家肥。

    我的老家属于丘陵地带,平时烧火的柴火,以各种庄稼的秸秆为主,当然也烧花生壳、脱掉玉米粒的玉米棒子等。但是如果家里喂的猪、牛、羊太多,这些东西都要经过深加工作为牲畜的饲料。如此,家里的柴火就会不够烧,便需要妇女们外出捡柴火了。

    她们捡柴火捡的是田野里的杂草,以及为数不多的小树林里面的落叶。妇女们使用一种由竹片或铁丝制成的特大号耙子,弯腰在田埂上、地沟里、树林里用力扒拉,各种干枯的草茎、落叶、小木棍,就被耙子扒拉到一起,再用手抱进由荆条编成的大筐里。

    村里能干的妇女,一个早上就能捡回来满满一大筐的柴火。母亲正是捡柴火的能手,每次都比别人捡的更多。父亲心疼母亲,每次母亲外出捡柴火,父亲约莫时间差不多了,就去约定好的地方找母亲,用扁担帮她把两个盛满柴火的大筐挑回来。

    捡柴火的季节,孩子们也没有闲着。母亲找来一根筷子,用刀把尖的一头削得更尖,另外一头则系上一根长长的麻绳,孩子们带着这样的工具走进小树林,只需要把筷子尖尖的一头对准地上的落叶一扎,然后往后面一撸,落叶就到了麻绳上,手脚麻利的孩子,很快就能扎长长一串落叶。

    那个时候乡亲们习惯吃煎饼,煎饼要用鏊子来烙,鏊子上面摊面糊糊,下面烧柴火。这些由杂草、落叶构成的柴火,最适合烧鏊子、摊煎饼,因为用其它东西烧鏊子,火太大,容易糊了。

    有时候左邻右舍家里烧鏊子的柴火不够,就拎着大筐来找母亲讨要一些,母亲总是大方地让对方随便装。不一会儿,邻居就差使家里的孩子送来几个刚烙出来的热气腾腾的煎饼,算是对我们家柴火的答谢。

    后来村里家家都开始用煤气做饭,煎饼直接买来吃,慢慢地也就没人捡柴火了。我大学毕业以后到了南方工作,这里山多林多,有烧不完的柴火,很多树木倒了,也没人理会,最后直接烂在了树林里。

    有一年,母亲来南方看我,我领着她四处走走看看,她看着小树林的地上那些没人捡拾的枯枝、树叶,一直“啧啧”表示惋惜,认为这要是在老家,可以捡回家烧水、烧炕。

    我站在一边偷笑,其实我也知道,母亲不过是想起了家乡,想起了那些靠捡柴火生活的日子。现在母亲不用捡柴火了,每次我们兄弟姐妹回家,都会给父母做饭,每当过年,我们也会捡来柴火给他们烙上几个煎饼,用柴火烙出来的煎饼里承载的是那一段虽然辛苦但美好的时光。

 

当前:3版(2021年10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