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在南京,我们逛到老门东“积善里”。那是一条窄长的巷子,两旁房屋低矮,在阑珊的灯火深处,只有一家铺子还开着。门前白木板上“又见炊烟柴火馄饨”几个字,被昏黄的灯光照着,温馨而亲切,仿若又见炊烟。
一个老大爷正微微躬身,站在水池边收拾碗筷。他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白衣黑裤,大红围裙,戴着黑框眼镜,须发浓密如雪。
我感觉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于是拿出手机,想偷偷地拍几张他的照片。他似乎感应到了,突然偏过头来,对着我灿烂一笑,笑得毫不设防,笑容是那么纯粹。他说,你们不吃馄饨也可以进店歇歇脚,反正现在店里也没顾客。
我们走进去后,老大爷一边包着馄饨,一边跟我们说话。他包馄饨的手法非常娴熟,皮在左掌中,右手夹馅往中间一点,左手再那么一卷、一捏,一个漂亮的小馄饨便成了。看着桌上那些漂亮的小馄饨,尽管肚子一点都不饿,我们还是忍不住点了两碗,几个人分食。清亮微黄的汤汁中,一个个圆鼓鼓的馄饨,你挤我,我挤你,几点翠绿的葱花在它们身边绕来绕去,可爱又诱人。咬开一个馄饨,皮薄馅足,汤汁鲜香,口感妙极。见我们啧啧称赞,老大爷笑得更开心了,自豪地说,他这儿回头客特别多,有不少外国游客也慕名前来呢!
老大爷的馄饨漂亮又好吃,他口中那些炊烟里的过往也很动人。他说,他姓尹,73岁,老伴姓王,68岁,他们这馄饨铺开了30多年了。最初是流动摊点,在车站边、菜市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他都摆过摊,后来在老门东租了两间小门面。主营馄饨之余,他还为附近的民工们做爱心自助餐,只收成本价,10元管吃饱。现在这个馄饨铺火了,在网上还有许多粉丝。尹大爷对自己的出名深感意外,可我觉得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行走世间,善良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
巷子深,地方窄,陈设旧,正是回忆中的模样,也是柴火咕嘟咕嘟炖着岁月的情景。尹大爷越说越兴奋,“我们做生意实在,肉馅足足的,汤汁也从来不用味精兑开水,都是用新鲜排骨慢火熬成的。许多顾客都说我这柴火馄饨很亲切,有小时候的感觉,有老南京的味道。有人说烧柴火麻烦,我不觉得!我和老太婆早就习惯了。柴火慢慢烧,就像日子慢慢过,呵呵,老太婆你说可对啊?”说着,尹大爷偏过头对着一旁的妻子挤了挤眼。
坐在一旁的王奶奶对他直瞪眼,他哈哈大笑起来,说:“这老太婆……我们相伴44年啦!”看着王奶奶脸红了,尹大爷笑得更加得意了,笑容中带着顽皮,还带着孩子般的天真。
昏黄的灯光,陈旧的桌椅,都在这笑声中温馨起来,柔软起来。
在夜色中回望馄饨铺,低矮的房屋已被黑暗淹没,但那昏黄的灯光一直暖暖地照着,温柔地将老人的身影投放在窗边,让夜色祥和,让“积善里”绵长的小巷如夜曲一般温情,如夜风一般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