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县中衰落”也是促进教育公平
何勇

 

    教育部等九部门16日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薄弱县中办学条件基本改善,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据12月16日中新网)

    前段时间,北大博士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后记刷屏朋友圈,他的奋斗历程让无数人感动。当年有不少农村孩子像肖清和一样,从放牛娃成长为博士。可以说,过去一个又一个“肖清和”从放牛娃成长为博士,不只是个人的励志故事,背后还有“县中辉煌”。

    但近年来,“县中衰落”成为普遍现象,2019年11月,《半月谈》对此进行了报道。在这篇报道中,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县中衰落”已成为教育区域均衡的最大“痛点”。县中教育教学质量下滑,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高考成绩下滑明显,毕业生考入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知名大学的人数、比例、可能性越来越小,有的县中甚至已经多年没有毕业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当年的“县中辉煌”是优秀老师和优秀学生共同创造的,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往往直接分配回家乡中学从事教师工作,优秀的学生往往留在本地最好的高中读书。而在今天,不少县中在一些“超级中学”的挤压下,导致优质生源、优秀教师大量流失,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一方面,“超级中学”普遍采取掐尖方式跨区域招生,抢走县域优秀生源,尤其是一些“不差钱”的“超级中学”更是以高额奖学金诱惑优秀生源。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师收入区域差距越来越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中不但拿不出优越条件招聘优秀师范毕业生,相反本校、本地花费十多年、几十年心血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却被经济发达地区以高薪挖走。

    更严重的是,“县中衰落”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县中高考成绩越差,优秀师资、优秀生源流失越严重,反过来越招不到、留不住好老师;越缺好老师,也就越招不到、留不住好学生,高考成绩随之越来越差。

    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县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是教育公平的根基,寄托着乡村老百姓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期望。这意味着县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事关社会公平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能任由“县中衰落”继续下去。在这种形势下,相关部门实施县中提升行动计划,对县中强筋壮骨,进行标本兼治,可谓正当时。

    当然,县中提升行动要通盘考虑,要有一盘棋思维,不能仅限于县中,还要配套实施小学、初中提升行动计划。优秀的县中需要优秀的小学、初中支撑,衰落的小学、初中撑不起辉煌的县中。

 

当前:B4(2021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