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就到了吃酸菜的时节。“不吃鲜菜吃酸菜”说的就是“东北十大怪”之一的酸菜。对于地道的东北人而言,酸菜可谓冬天餐桌上不可动摇的主角,占据着东北菜的半壁江山,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严酷的寒冬。
儿时的冬天,天寒地贫,极少有新鲜的蔬菜。所以,秋末临冬时,储备冬菜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而酸菜则是准备的重中之重。记忆里,姥姥每年都会在院子的地窖里备足越冬的白菜、土豆和萝卜,还会腌两大缸酸菜。
腌酸菜是个重要的入冬仪式。翠绿可人的白菜,在周末的市集上成车贩卖,再被人几十斤上百斤地买来,模样敦实肥硕的被存到菜窖里,其余的则摆到柴垛或窗台上,风干晾晒,洗净滤干。在等待的过程中,姥姥会找来一口大缸,一块重石,几包大粒盐,一切收拾干净妥当,便可开始腌制了。她先在缸的底部撒一层大粒盐,随即将白菜整齐地码放于缸内,一层白菜一层盐,如此反复,最后将石头压在冒尖的白菜上。过个三五天,向缸中加入清水,剩下的任务就交给时间了。
等上个把月,待白菜颜色变成了嫩黄,酸味飘香,这时候的酸菜就可以吃了。尽管食材匮乏,乡民们还是绞尽脑汁地把酸菜做出了各种花样,炒、炖,烤等烹饪手法,使酸菜的味道丰富起来。
酸菜的做法五花八门,酸菜汆白肉、酸菜炒粉,酸菜饺子等,而最得我心的还是杀猪菜。
小时候,每年腊八过后,姥爷就开始准备杀了年猪,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姥姥也免不了会做一顿丰盛的杀猪菜。这个时候,酸菜就要大显身手了。用猪棒骨熬出底料醇厚的老汤,把酸菜先片成薄片再切丝,加入肥而不腻的五花肉,配上鲜嫩浓郁的血肠,再添一把透亮爽滑的粉条。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等肉烂汤浓,一大锅香气扑鼻的杀猪菜便出锅了。酸菜的清爽削弱了肉的油腻,又加持了血肠特有的味道,酸香开胃。再配上两碗米饭,直叫人大呼过瘾。
后来到外地求学,我仍忘不掉的是姥姥的那碗杀猪菜,总觉得食堂和饭店做出的这道菜少了点味道,不能让肚里的馋虫满足。
每次我寒假回家,下了火车便直奔姥姥家,坐在烫屁股的热炕头上,拥着暖融融的灯光,呼着白蒙蒙的哈气,撸胳膊挽袖子,对着杀猪菜,大快朵颐。肥大的肉片裹上辛辣的蒜泥,饱满的血肠连着爽口的酸菜,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抚慰了那颗离家已久的心,那一刻,感觉自己终于到家了。
冬天到,酸菜香。如今,虽然冬季蔬菜繁多,但酸菜已经化为最具东北特色的饮食符号,与酸菜有关的那些热气腾腾又挥之不去的记忆,值得我们用一生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