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1天,14岁女孩刘小蕊(化名)回想起落水的惊险遭遇,依然十分后怕。1月16日下午,刘小蕊和朋友一起去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麒麟广场附近的江边玩耍,在散步时不慎跌落长江。眼看就要沉入水底,她在几秒钟内迅速将棉衣脱下来抱在怀中,并努力平躺在水面等待救援。消防救援人员赶来后,及时将她从水中救起。这段视频发布到网上后,网友直呼这是“教科书级别的自救”。(据1月30日《华西都市报》)
其实,刘小蕊“教科书式自救”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源于她平时对防溺水知识的积累,关键时刻能够“学以致用”。近年来,类似“教科书式自救”事例越来越多:2019年6月,浙江温州两名8岁小朋友被困在小区电梯里,他们没有慌张,而是镇定自若地把每层楼的电梯按钮都按亮,并且打电话报警求助,在被困27分钟后脱险;2020年7月,江西余姚11岁小朋友成思亿家中起火,大人不在,他用“弯腰低姿摸墙捂口鼻”的方式,带领弟弟和妹妹顺利逃出火场,被网友赞为“教科书式逃离火场”……
事后,有人问及上述孩子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能够镇定从容、冷静应对,做出“教科书式自救”,孩子们一致表示,曾学过自救知识,有的还进行过模拟演练。
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此背景下,许多学校把普及各种安全常识、自救知识作为必修课来开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定期进行必要的演练。“教科书式自救”是安全教育的典范。政府、社会、学校应以这些典型事例为样本,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扎实搞好应急演练;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教授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让更多孩子掌握自救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