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汉字之美

 

    编者按

    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汉字是独具特色的文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

    今年1月7日,中宣部出版局在京召开规范使用汉字工作座谈会,针对当前汉字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就出版、影视、媒体等领域加强用字管理进行座谈交流,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今年2月,为进一步规范出版、影视及相关新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汉字使用,中国出版协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共11家协会、学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

    规范使用汉字,守护汉字之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过,需要抓住一些重点环节来推进,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那么,应该抓住哪些重要环节?各重点环节应该如何规范使用汉字?本期话题对此予以探讨。

 

    教育业——

    注重板书示范,推动习惯养成

    陈铁

    “字如其人”,汉字的规范书写使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呈现。规范使用汉字,提高母语使用水平,必须从小培养。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是养成规范使用汉字习惯的关键时期,将会影响终身,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习惯养成,不断提高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水平。

    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规范的板书来引领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表率,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板书,老师的板书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在日日相见的板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一名当代教师,虽然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仍要坚持练好书写基本功,不仅要正确书写每一个汉字,还要将板书写漂亮,引领学生规范使用、书写汉字。漂亮的板书,能激发、感染学生去练习写字,其教育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其次,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不规范书写的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书写汉字都要严格要求,凡是不规范的做法,都必须及时纠正,让学生及时纠错。

    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一是要指导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一手好字的前提,发现学生书写姿势不正确就要及时指导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要求,学生就会自然形成良好的书写姿势。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笔顺,正确的书写笔顺是写出一手好字的基础,笔顺不正确,就很难将字写端正、写漂亮。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写字笔顺的指导,如发现学生有笔顺不正确的书写情况,就要进行干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三是要对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有些学生经常出现错别字,就要进行谈话教育,促使学生给与重视,在以后加以注意,有时把握不准要通过查字典来确定。对作业书写不规范的学生,一定要要求重写,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再次,开展好书法课,以及其他书写活动。近年来,教育部门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要让学生规范使用汉字,书法课应该担当大任,要给书法课留足空间。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老师可通过适当的活动,来激发、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比如在班级布置中,设计一个作业或写字展览的内容,把学生写得好的作业或其他书写内容展示出来,使字写得好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感受到写好字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进一步写好字的动力与激情,对其他学生也产生一种引领作用。展示内容不定期进行更换,让更多学生能得到展示。学校、年级或班级每学期还可举行汉字书写竞赛,对书写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奖励先进,带动后进。相关部门或学校也可以把学生规范使用汉字列入素质考评内容,卷面汉字书写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分值。

    加强对汉字规范使用的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养的一项举措。

 

    影视业——

    摒弃视觉污染,追求锦上添花

    唐伟

    规范使用汉字需要发挥全社会的共同力量,不能有置身事外者,只有做到各方参与、环环相扣并形成合力,规范使用汉字才能得到更好执行。这其中,影视作品应当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文化传播方式中,影视作品拥有极为广泛的受众,并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如同一粒种子埋在观众头脑中,不仅可能影响个体的感受、情绪,更会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自然,影视作品能否规范使用汉字,对于人们的汉字规范化使用,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带动力。

    在影视作品中,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形,最常见的是影视片头题字,存在着“丑书”“怪书”“江湖体”等字体,随意变形,不讲规范,让人难以辨识,给观众带来视觉污染。这些字体罔顾汉字规范书写要求,干扰误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影响青少年对汉字书法的认识及书写水准,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网络电影电视,它们的片名题字被网友吐槽为“张牙舞爪”“胡涂乱画”。相反,较为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它们的片名题字都是非常精妙的书法作品,成为影视作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产生了“锦上添花”之效。

    影视作品不规范使用汉字,也表现在字幕、台词方面。错别字、词语误用、网络词语及外语词语滥用、语法错误等,是部分影视字幕中出现较多的语言文字问题,虽然近年来这种情况大为好转,但并没有全面消失。如台词方面,像“死于了非命”“自己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了”之类的不规范现象令人啼笑皆非,某热播电视剧的“恃宠不骄”“听过一些耳闻”“手上的掌上明珠”“年纪不惑的举子”“日子过得不知轻重的”“独个儿一个人”等语病,曾在网络遭遇网友的群嘲。

    作为传播汉字文化的重要介质,影视作品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扮演着“风向标”角色,理应起到带头作用,这是影视行业实现行业治理、质量提升的应有之义。规范使用汉字是影视剧创作的重要方面,一些优秀影视剧之所以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立意深远、情节生动、画面精美等,片名题写、字幕规范、台词打造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从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来看,我们也需要影视作品以身作则,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作出表率。

    一句话,规范使用汉字,既是对影视作品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其履行社会职责、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显而易见,不能做到汉字规范化使用,一部作品就不能堪称完美;只有实现每一方面的高标准,才能真正拍摄和制作出赢得“满堂彩”的优秀作品。

 

    字库业——

    杜绝丑怪字体,研发更多美字

    董宏达

    汉字的发展有个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发展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中国汉字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网络时代,随着电子产品的应用普及,字库字体开发也在迅猛发展,各种创意字体拓展了汉字的表现空间和形态,丰富了汉字表现力,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但其中不乏“丑书”“怪书”。11家协会、学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就指出,鼓励研发和使用优秀字库字体产品,自觉抵制忽视汉字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夸张变形的“丑书”“怪书”类信息化字体产品。

    “丑书”“怪书”原本产生于书法界,被称之为“江湖字体”。由于在书法界批判声不绝,以“丑”和“怪”为标志的“江湖字体”的表演有所收敛。不过,近年来,“丑书”“怪书”又在字库领域蔓延开来。“丑书”“怪书”一旦作为字体进入大众广泛应用的字库,性质就变得严重了,不仅影响全社会对规范汉字的传统认知,破坏汉字使用的规范性,而且亵渎汉字的审美价值,戕害汉字的美感,还会误导青少年学生使用汉字。

    “丑书”“怪书”字体在字库中出现,源于审核把关不严。本来,字库里的字体承载着印刷和传播等功能,某种意义上代表汉字的形象。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比如书法爱好者通过一些渠道,将自己的手写体也变成数字化汉字,甚至生成了字库。如果说,他们的字写得规范,适当地展示应用,也未尝不可。问题是,一些书法爱好者的手写体问题多多,笔画多余、部件错误、偏旁混淆、繁简混杂……这类粗制滥造的“丑书”“怪书”能够成为字库字体,主要根源是审核把关不严。在这种字库字体的应用上,也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象,一些媒体、出版社、广告设计者等为追求“眼球效应”,刻意标新立异,选用“奇字”“怪字”“丑字”,无形中对社会使用汉字构成了误导。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从现实的汉字书写到字库字体的研发,都需要规范使用汉字,守护汉字之美,容不得粗制滥造、过度开发。要扭转目前的状况,字库行业要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把好汉字字库字体的审核关,充分考虑字库字体使用的社会效应,积极研发符合汉字使用规范的字库字体,坚决向“丑书”“怪书”字体说“不”!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使用字库字体上,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章,积极推广应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使用审核把关,推广使用优秀字库字体产品,自觉抵制忽视汉字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夸张变形的“丑书”“怪书”,涵养良好的汉字应用生态,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广告业——

    遵守汉字规范,不能改头换面

    樊树林

    多年以来,广告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较为突出,媒体对此多有报道,像“知根知底”写成“芝根芝底”、“慢生活”写成“漫生活”、“一往情深”写成“衣网情深”、“十全十美”写成“食全食美”、“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三国演义”成“三锅演义”……这种现象容易让人对汉语言产生错误认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等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那么,为何街头广告至今仍存在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主要根源在于,一些商家或广告设计者越来越追求“视觉效应”,在广告用字上追求个性化、新奇化,不惜利用谐音对规范的词语尤其是成语进行“改头换面”,以期得到更多人关注。

    汉字是中华民族雄浑豪迈、生生不息灵性之结晶。汉字的独有属性,让汉字在表情达意上具有很强的功能。往往一个字、一个成语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标识意义。因此,如果罔顾汉字的文化传承价值和文化品格,通过谐音等方式对其进行篡改,其实是对汉字的亵渎。

    2014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对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做法予以批评,要求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还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等等。如今,11家协会、学会又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提出了多项要求。毫无疑问,这些要求反映出规范汉字使用的重要性、迫切性。

    汉字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极强的铸魂固本属性。大街小巷广告牌匾上的汉字、成语的不规范或错误使用,不仅是拉低城市的文化品位,对未成年人还容易产生误导,且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此,从广告主体、设计者到监管部门都不能置若罔闻、等闲视之,必须下大力气对其进行纠偏矫正,以呵护汉字的纯洁性。

    一方面,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除了对广告的位置、尺寸、大小、样式等进行审核外,还需对广告文字的使用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上的广告,应担负引领和示范的职责,带头规范使用汉字,以做出表率;第三,对于广告中汉字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可以发动学生、市民做“啄木鸟”,号召他们去纠正街头广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等,对学生而言,这项事务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语言文字课。

 

    出版业——

    既要以身作则,又要教育监督

    王坤

    出版物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受众面较广,社会关注度较高,理应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当好模范。

    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期刊等出版物,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汉字使用的规范程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受众。试想,如果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错别字、缺损字等在出版物中屡有出现,或者允许草率、夸张、严重变形的字体进入公众视野,肯定会降低出版物的质量,不同程度地影响阅读效果,最终损害出版物的公信力。

    实际上,出版物能否为受众所喜爱,关键在于内容品质,并不在于汉字使用上的标新立异。比如,一篇原本内容很好的文章,在做文字排版设计时,刻意使用繁体字和简化字,或者配上不常用字体,“晦涩”的阅读,必然导致人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体验大打折扣。可以说,对受众而言,汉字使用越是“花里胡哨”,越会影响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为此,各出版平台应高度重视汉字的规范使用,严格出版流程,执行统一的专业标准,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出版物的审核把关,确保所有受众都能通畅阅读、轻松阅读。

    众所周知,出版物面对的是广大社会群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不仅需要以身作则,还应当发挥宣传教育与引导之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规范汉字及网络语言的影响,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自觉意识极可能被弱化,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甚至变本加厉的情形。作为文化传播影响力较强的各类出版物,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就如何规范使用汉字,做积极主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既要从文明内涵的角度,把规范使用汉字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讲清楚,又要从适用、实效的角度,把不规范使用汉字带来的负面影响解析到位。

    当然,出版行业也要在规范使用汉字时尽到监督之责。特别是对于出现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突出问题,要敢于批评、曝光。比如,一些牌匾广告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比较突出,往往以滥用繁体字、简化字、谐音字等最为普遍。对于这些破坏文化传承的现象,如果少了批评的声音,公众就会习以为常、见惯不怪,或者认为理所应当。抵制这些不良风气,仅凭口头劝说肯定力度不够,也着实难以让人信服。此时,各出版平台要充分利用其影响力,以适当方式对不规范使用汉字的典型案例进行批评、曝光,公众自然而然也就会重视起来。

    总之,引导人们规范使用汉字,让汉字发挥好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特有功能,出版行业应主动担责,以严格遵照行业行规、推出优秀作品为基础,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争做表率。

 

当前:B4(2022年03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