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浮躁方能成就文艺高峰
陈之琪

 

    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文艺作品应当如何指引人们回首来路、凝望过去,又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充盈内心、奔赴未来?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讲述了周家人五十年光阴岁月,给出了一种答案。

    这部剧通过聚焦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样本,折射出人世间的千姿百态。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技术手段怎样迭代,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真正的文艺高峰一定不是赶时髦、随大流,而应当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下,都能始终保持文艺作品可贵的筋骨、道德与温度。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疆界,受众审美趣味多样多变,给不少文艺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冲击。一方面,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面前,许多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相对而言似乎显得发育迟缓。另一方面,面对大众快节奏日常生活和快餐式文化消费,有的文艺工作者容易滋生出各种浮躁心态,转而创作那些快餐式文化产品,只图在短期内获取经济效益。

    事实上,文艺创作很难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文艺创作要想真正触摸时代脉搏、聆听社会心跳,广大文艺工作者就要能够在技术与审美的洋流之中保持定力、经受住冲刷。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反复地切磋琢磨方能成就文艺中的美玉,这个过程极为重要但往往漫长,也没有技术捷径可走。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文艺精品一经造就,将产生经久不息的影响力,甚至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作品。

    现在,有的文艺工作者为赶时髦大用数字技术追求完美特效,动辄标榜上亿成本、魔幻巨制、全明星阵容,却不顾演员演技干瘪、剧情严重脱离现实。观众看后直呼“上当”,长此以往,有票房无口碑的不良现象若是成为常态,就会导致艺术温度流失在门前冷落的境遇中。其实,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有量的扩容,更有质的提升。缺乏营养的文化快餐并不能让人们真正拥有精神上的满足感。

    近年来,许多唱响主旋律的现实题材作品受到各年龄段群众喜爱,《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接连达到收视+口碑的双丰收。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还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甘情愿。纾解焦虑,洗涤浮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汲取充足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才能成就一座座当代文艺高峰。

 

当前:A4(2022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