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已经没有了生命,只能成为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把文物和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存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被珍爱,且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
珍爱,是因为你我所共同拥有;守护,是因为历史时光的重托。文物不能只保护而不利用。文物一旦破坏就无法恢复,这决定了必须以保护为第一目标,开发利用永远要服从于保护而居于次要地位。但这不等于文物绝对不能或不应开发利用。事实上,保护与利用并非水火不容,利用得好有助于保护,保护得好也会促进利用,二者完全可以彼此助益,形成正循环。就岳阳楼而言,目前经营权转让“暂缓决策”,正是为了在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做充分预估、对保护方案做科学论证,特别是对权责做清晰划分。只要安排到位,岳阳楼不但可以继续成为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天下名楼,更可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一大助力。
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动”起来。如何才能“动”?要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一方面,通过活化,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央视专题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让国宝不但会“动”,还会“说话”,以有趣圈粉。另一方面,建设智慧博物馆,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在多方互动中焕发古老文物的新活力。
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联”起来。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文物和文化遗产众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碎片化”严重,分散珍藏,难成体系。让同一主题文物和文化遗产联合起来,给公众带来的文化信息将更加完整、立体。
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脑洞”开起来。通过全新的创意,脑洞大开的探索,以文创产品开启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的崭新旅程。优秀的文创产品,将厚重的文化以轻松时尚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历史文化不再“正襟危坐”“高居庙堂”,而是变得轻盈、生动起来,甚至俏皮可爱,深受公众欢迎。用文创产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创意。近年来,全国不少文博单位和企业都在开发文创产品,这是一种好现象。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我们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我们今天还能拥有、感受到多少优秀文化。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功在当下,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