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粽”香情
陈德琴


    家乡人喜欢称端午节为粽子节,临近端午,母亲照例张罗着包粽子,而包粽子以箬竹叶和寿竹竹箨(笋衣)为最佳。从自家竹林或邻居家的林地里摘来箬竹叶(母亲称寮叶)或拣来寿竹竹箨,用井水洗净,一叶一叶地晾晒在大筲箕里,粽子节事先便有了满满的仪式感。

    用泉水淘洗后的莹白糯米,掺入少许绿豆、花生,如若再加入少许腊肉粒,那么粽子既有粽叶的清香、谷米的甜香,还有腊肉油油的肉香,成为我们那个年月深刻的记忆和现今挥之不去的乡愁。母亲将糯米、粽叶和事先准备好的麻绳、剪刀、筷子等一应材料、工具放在矮桌上,再端一把竹椅子稳稳地坐下去,包粽子的活计便开始了。在折叠成漏斗形的粽叶里加入糯米后,必得用筷子慢慢将米粒塞紧实,然后再用细麻绳捆紧。将米粒塞紧实和用细麻绳捆绑结实是包粽子的关键,否则粽子煮熟后会散垮垮水渣渣的,不好吃。至于怎样才算塞紧实了,母亲说,全凭经验和感觉。或许,经验和感觉便是民间手艺的伟大之处。

    包好的粽子近似圆锥形,只是上面圆形处用细麻绳从中勒了一道,模样还是挺乖巧的。母亲两手翻飞,左手捏粽叶,右手抓米粒,筷子塞紧实,细麻绳捆绑,像极了魔术师。不一会儿,一串串粽子便乖巧地躺在筲箕里了。

    母亲包好粽子,刷洗了大铁锅,加入井水,将粽子放里面,然后用大火煮。母亲说,煮粽子一定要大火,别舍不得柴,一定要一鼓作气地煮熟,万不能小火慢煮,不然糯米不能很好地粘连,吃起来不糯糍。在大火煮粽子的灶屋里,很快飘散出粽子的香味,那是集柴禾、竹叶、稻米于一体的自然清香。煮熟了,揭掉粽叶,蘸上红糖或白糖,一口下去,嘴里蔓延的尽是热腾腾的软糯甜香。那香味,不仅仅来自粽子本身,还有母亲给予我们的幸福时光。

    

当前:A3(2022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