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提升博物馆力量
刘曙光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在我看来,首先和主要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藏品,记录着自然历程与人类文明活动的多元信息,承载着各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记忆与美学风范,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教育社会大众的力量,包含着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的力量,还有丰富文旅体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由此可见,博物馆的力量既是一种有形的、真实的、物质的力量,也是一种无形而显在、深沉而持久的文化软实力,具备跨越不同文明和时代,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多领域,在知识、认同、体验、情感等多层次产生影响的潜能。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信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给博物馆升级带来无限可能。在今年的主题阐释中,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视作彰显博物馆力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应如何理性推进数字化建设,更有效地培育和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要适用和适当。不同博物馆的发展基础和个性特色迥异,对于数字技术的具体需求也各有差异。应秉持“量力而行,重点开发”的原则,立足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厘清资源特点,评估开展数字化的条件与可行性,而不是一味“赶时髦”。一方面,从基础工作做起,先完成文物藏品的数字保护和信息留存,形成数据库;另一方面,把握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让数字技术为内容主题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凌驾于藏品阐释和内容传播之上。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要共建和共享。在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提交全体大会审议表决的博物馆新定义中,首次提出“致力于提供教育、深思和欣赏”的目标宗旨。其中,“深思”的新提法,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博物馆提供更具思想性和内涵性文化服务的期待。为此,应多方合力,将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的学术研究、知识生产等,加强藏品数据信息基础建设和关联数据分析能力建设,深入挖掘与鲜活呈现积淀深厚的中华文明。同时,新定义还强调博物馆应“以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和参与性的方式与社区和公众交流”。相应的,博物馆和数字化团队应持续研究观众的参观动机和行为习惯,结合自身特色,探索构建线上展览、直播导览、线上教育课程等数字文化服务矩阵,开发更有深度、更具个性体验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博物馆力量的根基,数字化是博物馆获取力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发挥力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数字技术以更实用的方式与文化内容相结合,以更亲民的姿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和认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博物馆的力量,促使博物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当前:A3(2022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