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主要的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通过不断观察总结所得出的农耕规律,探索出植物的生长与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至今仍流传,影响深远,对我国现今的农耕仍有较大的指导参考价值。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的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文化。对学生进行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教育,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和着大自然的节拍,诗意地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时间文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才能使学生深入感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芒种节气的教育。晨会课问:这几天你们家长都在忙着干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准备收麦子。而后教育学生:接下来的日子,你们的家长非常忙,忙着收割麦子。你们都是好学生、好孩子,在这大忙季节,回家后要主动为家长分担一些劳动,现在布置一项作业,你们回去以后,能与父母一起收获麦子的就一起劳动,如果已经收获好了的,在麦田里拣拾落下的一些麦子,为颗粒归仓作贡献。学生通过周末在家的劳动体验后,回到学校再利用晨会课一起认识了解感悟“芒种”,告知学生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是“芒种”节气,你们知道什么是“芒种”吗?有学生说:芒种就是农村大忙季节,有学生说:芒种就是收麦子的季节,有学生说:芒种是收获的季节,还有学生说:芒种是农村种田人最苦的季节。学生热烈讨论以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芒种”文化,刚才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通过回家的劳动已经感悟到了“芒种”。“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芒种”的“芒”是指大麦、小麦成熟,要收获。“种”是指水稻等谷物要进行播种。“芒种”确实是农村最忙的季节,麦子要及时收割,夏播又要及时播种。在过去,每年春季是最缺口粮的日子,青黄不接,劳动人民盼着“芒种”,“芒种”就是他们的希望。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芒种”好日子。到了“芒种”把麦子收获起来,就暂时摆脱了吃不饱的苦日子。“芒种”虽然起早带晚地进行耕作,但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芒种”的诗歌佳作,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芒种”的诗词呢?有学生说:长卿的《芒种》,“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描写芒种时节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农夫辛勤劳作。还有学生说:左河水的《芒种》,“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描写在芒种节气里中国的气候与天气情况、人们的着装状态,南岭一带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长与小麦收割状况。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劳动,谈谈对这些诗的理解,说说对“芒种”的感悟。
让学生在农耕劳动中,感悟了“芒种”文化,培养了劳动观念,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做一个爱自然、懂时节、会生活、有素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