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方由于各自的成长环境不同,育儿理念有异,在教育孩子时产生分歧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会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的稳定与和谐。那么父母双方在教子方面产生分歧时,应该如何做呢?
1.寻找最大“公约数”。从双方的分歧中力求寻找最大的共同点。比如,爸爸要带孩子跑步,妈妈担心孩子天冷锻炼流汗会弄湿衣服,导致感冒。表面上爸妈观点截然不同,实际上只要能找到适度运动,避免感冒的方法,比如选择室内的运动场所,这样双方都能接受。
2.不要当着孩子面争吵。在孩子面前争吵,会削弱家长的威信,也会让孩子看到漏洞,觉得哪方的意见对自己有利,就听哪方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会察言观色,看谁在家中说话有分量就听谁的。双方有分歧可以背后争论协商,在孩子面前尽量只出现一种声音。
3.要有团队意识。父母双方要形成合力,不要自行其是。要知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比爸爸妈妈哪个厉害,哪个更讨孩子喜欢。不可搞恶性竞争,更不可相互拆台,应尽量在孩子面前给对方留好台阶。父母双方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不可“各自为政”。
4.相互取长补短,促进视野融合。双方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就要充分讨论,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从对方的观点中寻找积极合理的因素来纠正自己的偏颇。这样父母之间才能学会用多个角度看问题,在视野融合中达成共识。
5.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是最直接的当事人,在父母双方难以作出决断时,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不要把最有发言权的孩子排除在外,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权。
6.咨询专业人士。当双方相持不下时,可以请教亲友中成功的家长,或向经验丰富的老师、教育专家进行咨询。俗话说旁观者清,听听第三者的声音可能更容易帮助父母冷静客观地作出决定。
7.拟定一些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父母双方可以经过讨论,拟定一些基本原则。比如,犯了错误要承担责任并改正;教育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上学时间(周一到周五)不玩网络游戏等。针对一些日常问题制定了基本原则后,也会减少父母之间的分歧。
(《生命时报》 琚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