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部分农村地区调研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可能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被“锁在手机屏幕里”,不仅容易沉迷游戏、逃学旷课,还可能损伤视力;同时,网络上一些涉及暴力、色情的内容,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留守儿童;一些安全防范意识差的孩子一旦模仿短视频里的行为,也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不让留守儿童被“锁在手机屏幕里”,家长应负起主体责任。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即便迫不得已外出打工,也应嘱咐其他亲人代为监护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在孩子身上舍得投资,甚至不惜购买高档手机,却对孩子缺乏管束,这同样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健康。
互联网企业应负起重要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企业理当遵守法律,履行好社会责任,防止未成年人上网成瘾。
学校和村(居)委会也应担负起责任。乡村学校要补足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多组织相关文体活动。村(居)委会可通过建设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可供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多多组织一些文体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城市相关部门需要正视这一问题,比如给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在城市学习生活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让孩子跟随父母减少离别。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务工人员就近参加工作提供便利,也方便就近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