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破题”到“多处开花”
——北京市石景山区因地制宜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马胜男  金逸伦

 

 

 

 

 


    

    有一种让人温暖的风景,是文明,有一股凝聚力量的新风,叫实践。

    文明重在实践。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2018年试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北京市石景山区按照党中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牢牢把握“两大机遇”,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始终坚持首都政治站位,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百姓生活新需求、区域发展新特点,打造全区文明实践活动网络体系,通过建机制、带队伍、搭平台、创品牌等一系列创新探索和主动实践,服务石景山区工作大局。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线提领、多处开花、星点绽放的发展态势,培育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以及个性鲜明的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成为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宣传新时代理论、弘扬新时代文化,凝心聚力、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一次次形式多样、生动精彩的理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一支支“红马甲”志愿者团队以“接地气”的服务,点单派单式为百姓排忧解难;一个个文明实践阵地,让群众随时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并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石景山大地,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标准建设阵地——解决“在哪里做”

    打造文明实践“样板”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离不开阵地建设,其承担着“重要载体”和“基础平台”两大重任。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之初,石景山区就厘清思路、明确标准、框定方向,致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石景山样板”。

    为此,石景山区以试点为龙头,整合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盘活存量不搞增量,统筹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科普基地、青少年宫等设施,全面贯通文明实践各类阵地、渠道和人才资源,推动形成文明实践资源矩阵,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里做”的问题,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释放公共服务空间,提升服务效能。

    如今,石景山区已成立了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6个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联合驻区单位挂牌了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域覆盖。

    为全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石景山区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中心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社区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同时,成立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召集召开专题会、推进会、常委会,研究出台石景山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分工方案和《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职能和纳入标准》,研究中心建设9方面51条具体举措,制定基地管理办法9条、职能和纳入标准10条,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推动任务落实。

    为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石景山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融入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区委、区政府相关考核工作相结合,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专项巡视巡察,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准确把握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探索特色鲜明的实践载体和方法途径。此外,还开展文明实践创新案例评选,发挥文明单位表率作用,积极培育基础好、成效好的示范点。健全完善区委负责同志挂点联系制度。深入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群众参与率、满意度。

    ……

    实现“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奋斗目标,是石景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核心理念。近年来,石景山区让各类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实践中来,不断释放“磁场”效应,让百姓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

    高水平组织队伍——解决“谁来做”

    探寻文明实践“路径”

    文明实践需要根植于心,更需要付诸于行。石景山区管理者们深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基本方式是志愿服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要一支能够引领文明风尚的队伍。

    为此,石景山区建立了一呼百应的动员机制,在社区以一定数量的家庭户为单位设置文明实践网格,推动形成街道、社区、家庭纵向贯通,党政群部门协同联动的文明实践网格。着眼结对式动员,由骨干志愿者每人结对培训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发挥孵化乘数效应,着力打造“专职+兼职+志愿者”三合一文明实践工作队伍,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精准化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截至目前,全区有14万余名“老街坊”志愿者,1000余支特色志愿队伍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

    同时,不断完善多元化志愿服务机制,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探索建立区级志愿服务平台,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志愿服务体系,织密志愿服务网格,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统筹工作,通过建立激励体系、加强权益保障、拓宽资金来源等,保障志愿服务顺利开展。此外,还着力推动街道之间、社区之间资源流动互动、共用共享。积极联通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社会慈善资源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为提升志愿服务的内在质量和水平,石景山区还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突出志愿服务队伍“科技范”。构建专业志愿服务“精品超市”,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首都高校结对共建工作。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基地规范化建设,在日常活动、服务供给、志愿者培养等方面形成相对固定的规范和流程,促进工作效率效果提升。同时,创新志愿服务机制,配强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员,抓好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落实。有的组织参与文明交通倡导文明出行,有的组织参与文明城区创建,有的组织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那一抹抹志愿红已成为文明实践的风向标,志愿者们用爱和奉献绘就了文明实践的暖心底色。

    高质量提供服务——解决“做什么”

    提升文明实践“温度”

    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石景山区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实现按需供给,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石景山温度。”

    “您喜欢什么样的发型呢?我给您剪。”“最近您的身体怎么样,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们。”2月的一天,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边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理发 服务上门”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主动上门,为辖区独居、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解决理发难题,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此次“公益理发 服务上门”活动只是石景山区高质量提供为民服务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石景山区坚持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同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单—派单”服务平台,借力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回应和解决好群众诉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采取“民情前哨”、未诉先办等形式,进院入户,服务群众,做到“群众有反映,迅速有行动;群众未反映,预先已行动”。此外,积极搭建覆盖广泛的服务站点,突出便利快捷,以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等为重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石景山区着力打造“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了解“老街坊”对“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搭建文明志愿服务的APP掌上系统,引入“石景山文E”APP的客户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如今,一系列暖心志愿服务正在石景山区次第推开。志愿者围绕文明城区创建、普法宣传、扫黄打非宣传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开展规范化志愿服务,围绕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常态化服务,及时响应群众需求,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向精细化、常态化、专业化深入推进,为文明石景山增添了暖人的温度,点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

    高强度宣传引导——解决“怎么做”

    增加文明实践“厚度”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石景山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目标,创新宣传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中落地生根,石景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从人员队伍、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多个维度实施有机整合,举办专题辅导报告、讲座,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推动百姓宣讲、健康防疫、党史学习等优质专业资源下沉基层。同时,积极搭建特色宣传平台。目前,全区已形成的特色平台有“习理论——政策宣传展览”“学党史——红色小剧场”“传家风——道德文明百姓讲坛”“送温暖——惠民利民公益大集”及“树形象——文明实践我先行”等。

    为进一步加深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理解,石景山区建立引导机制,开展融入式引导,将理论宣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将零星时间变成黄金时段,见缝插针、润物无声。开展普及式引导,通过海报、宣传栏、社区“小喇叭”等方式全天候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以“互联网﹢”模式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直播间”,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还积极开展流动式引导,根据宣讲对象确定宣讲时间、宣讲人、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将休闲广场变成理论广场、居民生活院落变成学习园地。此外,开展文艺式引导,借鉴基层文艺队做法,讲群众听得懂的京味语言,演群众自家事、身边事,通过歌舞、戏曲、小品、短视频等形式,将新思想新政策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点滴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片热土日渐深厚的文明气质。这气质,为全面提升城区软实力提供不竭力量源泉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叠加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当前:B4(2022年06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