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入农家, 乡村该有的文艺范
郭元鹏

 

    6月11日,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芦浦村养殖塘附近,琴声悠扬。今年51岁的养殖户卢建君在自家鱼塘边用大提琴提了一曲《我爱你,中国》。学大提琴3年有余,在育苗的空档期拉上几曲,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咸祥是“大提琴小镇”,是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先生的家乡。在咸祥镇,很多人的生活因大提琴而改变。过去在农村罕见的西洋乐器,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河畔音乐会、麦田音乐会……政府搭建平台,让这些“草根”音乐爱好者走上舞台。(据6月13日《宁波晚报》)

    据报道,在咸祥镇,许多家庭都有一部甚至多部大提琴,或其他西洋乐器,不少家庭的孩子和老人都能“露一手”。据报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咸祥镇还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一个乡村文化地标---友友音乐剧院(乡村体艺中心)。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乡村文化地标的魅力,将会把这片希望的土地“照”得更亮。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大提琴这样的西洋乐器,与乡镇、村庄、农民显得不搭,不明白为何大提琴这类乐器会出现在农村,成为一些农民的最爱?实际上,高雅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这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从咸祥镇老百姓对过去罕见的西洋乐器的钟爱,可以看出,乡村老百姓对文化生活有着较高的追求,希望的田野也需要唱响“文化振兴”之歌。

    拿咸祥镇来说,大提琴走入寻常百姓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这里的文化生活不止是看看电视、看看戏曲、听听快板等,还可以举办河畔音乐会、麦田音乐会等,这种文化生活的提档升级,让乡村生活多了迷人的色彩,让村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以往,不少农村的文化生活是单调甚至匮乏的,老百姓无事可做时,能够想到的娱乐方式就是打牌、打麻将。有了多元化的农村文化生活,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意义重大,成效也显著。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最终的目的是让村民生活更美好。而生活更美好,不仅在于楼房好看了、道路宽敞了、环境美丽了、衣食无忧了,还在于文化生活的丰富、精神世界的富足、业余生活的文明。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乡村振兴,不仅是“我们有钱了”,还有“我们幸福了”“我们文明了”“我们高雅了”。

    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需要将文化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像有的地方一样,打造文化主题广场、音乐街巷、音乐河道、音乐建筑小品等一系列文化主题设施,让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还可以让更多的文化产品进驻农村,让文化的馨香滋润乡村的美景,从而用文化建设最终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大提琴小镇”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文艺范儿,我们需要更多具有文艺范儿的乡村。

 

当前:A3(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