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歌声
刘庆明

 

    小时候我常听到父亲唱歌。母亲说,父亲有一副好嗓子,要是他去练,一定是一个好歌手,那时候唱歌不像现在这般走红,唱的都是革命歌曲,经典红歌。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十多岁,喜欢听收音机里的歌,觉得那些唱歌的人了不起,心里敬佩他们。

    那年的端午节,一家人正高兴,隔壁邻居高德叔家的收音机里传来动听的音乐声,是电影《英雄儿女》里的插曲《英雄赞歌》,大家停下说话,静听起来。我见父亲认真听着,听着听着,跟着唱起来,当唱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时父亲激动得站起来,脸红脖子粗地反复唱着,两只手也比划着。

    母亲看我父亲唱歌唱得这般投入,便说,你呀,年轻的时候怎么没去学唱歌,要是去学唱歌,现在一定是个歌唱家。

    父亲这才停下来,意犹未尽地对我们说:“我最喜欢听《英雄儿女》里这段插曲,也最喜欢唱这插曲,每次唱着,全身就有一股无穷的力量,一种向上的精神。好歌曲,最能鼓舞人,最能振奋人心,最能激发起我们的革命热情!”

    父亲唱歌,嗓子的确不错,咬字很清晰,气也很足。

    他还对我们说,你们从小也要学唱歌,不要怕嗓子不好,唱着不好听,有自卑感,唱歌就是要大胆。

    父亲那时候在一所村小任教,来回几十里路,都是步行。有一次,突然下起了雨,母亲对我说:“你爸现在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带雨伞,你送伞去,到路上一定能碰上他。”

    我带着两把雨伞,一把自己撑着,另一把左手拿着,朝父亲的学校走去。虽然那是一条小公路,来往人很少,有的地方还是在山里穿过,但我一点也不害怕。

    来到一个山坳的转弯处,突然听到歌声,这歌声豪迈:“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那是父亲在唱歌,我加快脚步,果然见父亲背着一个黄色包,冒着细雨走来,我叫了他一声,他瞅见是我,激动地说:“是你妈要你送的雨伞吧?”我点点头,把雨伞递到他手里,对他说:“爸,你刚才唱的歌真好听!再唱吧,我喜欢听。”

    父亲说:“好,你也跟着我学唱,我唱一句,你也跟着唱一句。”他唱了第一句,停了下来等我。可是我唱的音调跟不上去,自己都觉得难听死了,失去自信,对父亲说:“我不会唱,还是你唱吧,我喜欢听你唱歌。”

    父亲又扯起嗓子唱起来,依然唱着这首电影《上甘岭》里的插曲《我的祖国》。我跟在他后面,一边走一边听。到家时雨也停了,父亲放下雨伞,口里还在轻声地唱着。

    母亲问他:“你今天遇上什么高兴的事情,还唱起歌来了?”

    父亲看着她,眼里闪出感激,说:“你让儿子送伞给我,说明你心里有我,时时牵挂着我,我能不高兴吗?!”

    “不对,我走到那个山坳转弯处就听到爸唱歌的声音,可好听了!”我在一边拆台。

    父亲说,“我喜欢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每次唱着都让人产生一种对革命事业无比热爱的激情,产生一种向上的精神,让我更热爱生活,激发起创造幸福生活的激情。”

    “你要学着多唱革命歌曲。这些歌曲,豪迈、激越、向上,使人精神振奋,不怕挫折也不怕失败,给我们一种精神力量。”他说。

    后来,我也有事没事地喜欢唱起革命歌曲,只是嗓子差,唱得并不好。父亲退休后,几次我回到家,见他一个人在书房里也会轻声唱着歌,他很少唱流行歌曲,唱的都是红歌或以前电影里的经典插曲。

    父亲已去世多年,每当我听到这些经典红歌,我就会回想起父亲唱歌的情景,身上就有着无穷的力量。

 

当前:4版(2022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