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四川省考察学习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乡村学校少年宫到乡村“复兴少年宫”,区别在哪?工作重心有什么变化?是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完善升级还是另起炉灶?带着这些问题,今年7月,甘肃省文明办组织各市州文明办相关人员赴四川省蒲江县、威远县、绵竹市考察学习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探究工作方向和思路。
◇ 所 见
蒲江县乡村“复兴少年宫”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阅读、书法、文体、科普、农事等活动阵地,打造思政课堂、经典诵读、家风家训、生活礼仪等道德培训项目10余项,以及亲子乐园、书法绘画、创意手工、应急救护等文明实践活动项目30余项,每月更新活动计划。威远县镇西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专兼职志愿者辅导队伍,创新开展“红色引航、橙色启航、黄色助航、绿色护航、蓝色远航”“五彩”复兴教育活动。绵竹市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孩子们开展农事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组织年画艺人志愿者,编制年画教材,开展年画非遗传承等特色活动课程。
◇ 所 获
从“校园”拓展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活动阵地更加丰富多元。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活动范围在校内,而乡村“复兴少年宫”则通过两条途径实现阵地拓展。途径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着眼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与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少年儿童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途径二:对现有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活动内容。
从“校内2小时”延伸到“周末、寒暑假全覆盖”,活动时间更加灵活充分。乡村“复兴少年宫”服务阵地从学校向广大农村延伸,服务对象从中小学生向学龄前儿童延伸,活动时间也从“校内每周不少于2小时”延伸到“课外时间”,实现了周末、寒暑假全覆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乡村“复兴少年宫”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组织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员和乡村学校教师担任辅导员,动员本地各级文化、教育、体育、科技人才,以及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五老”志愿者、退休教师、返乡高校生等积极参与,引入“圆梦工程”“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项目,使乡村“复兴少年宫”真正成为落实“双减”的重要阵地和青少年增能增智的重要实践场所。
从“培养才艺特长”深化至“青少年整体素质提升”,育人功能更加强大。乡村“复兴少年宫”更加突出价值引领,发挥活动育人和实践养成的优势,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基因传承、优秀童谣传唱、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环境保护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朗诵等文艺活动,以及球类、棋类、武术等体育项目,组织科普、非遗传承及地方乡土文化特色活动;创新开展种植、手工、厨艺等劳动实践,以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亲子活动等。
◇ 所 思
从“学校统一组织”到“学生主动选择”,“如何吸引孩子”是挑战也是破题关键。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的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时间主要在周末、寒暑假。没有学校的统一管理,乡村“复兴少年宫”依靠什么来吸引孩子?这就要求组织者在活动设计上,既要有教育性,又要兼顾趣味性、艺术性,真正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文体、娱乐、科普、劳动等基础性益智学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
从“学校教育设施”到“各领域共同发力”,“如何统筹使用资源”是难题也是拓展手段。从学校到社会,阵地的转变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文明办的协调作用,统筹共青团、妇联、教育、民政、关工委等部门现有优质资源,把“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家长学校”等阵地整合起来,加以充实提升,实现共建共享。要利用周边公共设施资源,建立健全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与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衔接机制。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鼓励社会捐助,争取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爱心企业在资金、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建乡村“复兴少年宫”。
从“为学校教育锦上添花”到“为家长雪中送炭解难题”,“如何补位教育缺项”是切入点也是发展动力。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而乡村“复兴少年宫”是素质教育在社会面的延伸,解决了家长在周末、寒暑假的教育难题,是社会教育有效补位家庭教育的有力措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也是乡村“复兴少年宫”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为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