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千阳县坚持四个导向,以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扎实推进思想教育、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和文明实践,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思想基础,提供精神动力,创造文化环境。
坚持政治导向,在理论传播中强根铸魂。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系牢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
传播党的声音,让群众心中有信仰。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目标,组建宣讲团或小分队,编写有主题、接地气、基层群众喜欢听的宣讲提纲,分众化、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
传播科学知识,让群众致富有本领。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法律法规知识进基层、科普宣传月、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为载体,组织专业干部和技术人才,坚持因地制宜,积极供需对接,深入开展公民普法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就业创业培训等新思想、新观念、新技能传播,不断增强群众乡村振兴信心和增收致富本领。
坚持价值导向,在移风易俗中涵育新风。始终把培育良好风尚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积极构筑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道德高地。
从环境整治入手,培育文明乡风。纵深推进以“三污”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市级生态村;通过建设乡风文明一条街、设立善行义举榜、好人广场等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村组街巷、融入百姓生活。
从道德建设抓起,培育淳朴民风。持续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进农村,针对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农民群众不同特点,分类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定期举办村级道德讲堂,邀请乡贤文化能人、各级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代表等走上讲台,以乡音传党音,以村情释国事,以文化浸民心,同时通过开展道德评议,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褒奖善行义举,倡树淳朴民风。
坚持需求导向,在惠民服务中凝聚人心。始终把强化民生保障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不断增进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情感共识。
实施志愿服务行动。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点、道德讲堂、双扶学校等986个公共服务阵地和265项公共活动资源,搭建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体育五大服务平台,成立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2支常备志愿服务大队,组建城乡志愿服务队伍419个,招募志愿者10457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1个,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等各类志愿服务300多场次。
实施结对共建行动。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68个村(社区)建立结对共建关系,结合农时季节、重要节庆积极开展“五帮五送”等结对共建活动,深入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举办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难题,指导共建村发挥“一约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持续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项目导向,在文明实践中打造品牌。始终把实施实践项目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努力打造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
加强项目管理。全面建立“财政资金+募捐资金+整合资金”多元投入的资金筹集模式,制定《千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规范资金使用方向、流程,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资金扶持政策,县级提出资金扶持计划,明确支持项目个数、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扶持内容等,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按程序对项目实施单位拨付补助资金。
打造项目品牌。及时总结推广,用足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把理论宣讲、道德滋养、移风易俗与基层实际融为一体,逐步打磨形成“新风节日会”“‘益’说就明白”“裕华半月谈”“日常起居我来管”“一碗泡馍过白事”等一批紧跟群众感觉、贴近百姓生活的创新品牌,在娓娓道来的宣讲中和面面俱到的服务中,帮助群众矫正思想偏差、补齐能力短板、树立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