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温度向未来
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  周芳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依法带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家校共育依然面临挑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家,一个什么样的校,直接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温暖而有尺度的爱是家校共育催化剂,学校需要给予相应指导。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家庭为孩子提供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但家长们应尽力给予孩子们理想的种子适宜的温度,让理想的种子生根发芽,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有严有慈,表现出来的温度有高有低。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这是没有可比性的,需要从孩子的具体实际出发,过犹不及,自律适度的爱才能带来孩子潜能生长的良性循环。

    学校是个大家庭,这里面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追求的是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这里既要有适应学生升学发展的学业要求,又要有体现学生潜能发展的目标。在这里,孩子需要实现同伴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教师循循善诱,师生共同营造温暖的大家庭。

    基于父母素质素养程度的差异,家庭之间的温差较大,导致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相对较大,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家教家风的涵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别于家教家风,更加强调集体的协同发展,侧重于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的潜能生长,强调相互赋能中的良性循环。新时期,面对需求日益增加的孩子,家校合一协同更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

    家校共育要在孩子潜能生长上做足文章。过多的批评指责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换位思考,适当的激励引导,能为孩子的学业发展赋能,能有效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都应给予孩子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具体操作上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具有相关潜能和兴趣的孩子,家长可利用节假日时间根据孩子需求开展非学科类专业培训,学校可以利用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特长,家校形成共识,共同作为。

    家校共育要在陪伴和关爱上下足功夫。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强,需要有外在监督的介入,陪伴可以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激励孩子,有效抵制不良环境的影响。关爱可以赋予孩子信心与力量,让孩子直面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增强意志与毅力。家长再忙,也要有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及时给予生活及学习上的指导;教师事情再多,也需要抽出时间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关心关爱打开孩子的心结,浓浓的爱意可以转化为孩子的积极行动,点亮孩子们的心灯。这种下足功夫,还体现在爱的尺度的把握,对于被溺爱惯了的孩子,学校要及时平衡爱,对于缺少爱的孩子,学校要跟进爱,家校合力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的环境。

    家校共育要在相互融合中求得发展。现实中,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放进了学校,孩子的问题就是学校的问题;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孩子回到了家里,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这种割裂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家校共育的理想追求是,家长能够为学校做些什么,学校能够为家长做些什么,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所形成的共识及行动,才能够更有效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及时开展家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家长走进学校开展志愿服务,学校吸引优秀家长进课堂开展相关讲座,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的有效形式,互惠互利的行动能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好地保驾护航。

    目前形势下,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还很多,“好上加好”的想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正视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否适合孩子。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营造出适合孩子成长的温暖环境,让学校成为各具特性的孩子共同的大家庭,需要调适,需要经营,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

当前:未成年人3版(2022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