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
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罗藏尖措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立足“文化资源富集、文艺形式多样”优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阳光”照进群众心田,以文化“软实力”练就乡村振兴“硬功夫”。

    完善基础设施,文化阵地覆盖城乡。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渠道畅通、形式灵活的要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建成共和县文化馆,内设声乐教室、舞蹈培训排练室、非遗保护办公室等功能室,经常性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成集藏、借、阅、休、咨、管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3万余册,特殊人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17个功能室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图书进村社、进单位、进军营和数字阅读打卡等线上线下活动,着力实现城乡居民纸质、数字文献资源共享目标。全县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齐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培训教室、管理用房等,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68处“8+2”标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升级32个村党员活动室,着力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格。

    丰富文化载体,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以构建“和谐文明”为主旋律、“文化惠民”为着力点,组织开展“三下乡”“百姓大舞台”“戏曲进乡村”等文艺活动144场次,“流动图书下乡”“名师讲座线上打卡”等系列活动60余场次,线上“品民俗·迎新春”“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73场次。精心制作《心里话儿对党说》《聚焦三会》等精品栏目,《共和相册》《锦绣共和》《你好,共和》《共和这十年》专题宣传片接续播发,共和生态美、发展美、人文美声名远扬,不断厚植全县各民族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积极传承弘扬各类非遗文化,大型“根之韵·则柔”文艺晚会、中国藏族情歌(原生态唱法)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充分彰显共和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舞蹈则柔《庆丰收》荣登海南州春晚、青海春晚,社火、千人锅庄、拉伊对唱、扎木聂弹唱等民间歌舞表演精彩纷呈,持续画好中华文化“同心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提效基层治理,乡风文明浸润人心。积极探索打造“三治四化双提升”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传承发扬传统美德,依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铁盖乡吾雷村村民许国强先进事迹,打造全州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各56名,“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60%,群众尊老爱幼、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氛围浓厚。广泛推行“一榜两组三约”群众自治体系,设立“乡风文明榜”、文明积分档案等,公开上榜表彰先进、大力曝光陋习,乡风文明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出台县农村牧区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参照指导意见,倡议党员干部和职工带头简办红白喜事,县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和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加强人才管理,壮大乡村文化队伍。坚持把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文艺工作者赴各乡镇、单位、企业和学校实地开展主题舞蹈、歌曲文艺辅导活动100场次,受众1.5万余人。配备县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专职人员15名,组建赛尔钦文化传播中心专业文艺团体1支,配备专业演职人员30名。借势“三区”文化人才、政府购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岗位、“艰边文化工作者”等政策红利,配齐各乡镇文化站“三区”文化工作者52名,各行政村文化管理员专(兼)职99名。组建文艺轻骑兵11支,统筹管理民间自建文艺团队35支,涵盖太极、贤孝、锅庄、社火等多种文艺门类,形成了各民族参与、全民共建、人人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当前:A3(2022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