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聚焦乡村社会治理,扎实开展“六好九无”平安村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建立健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调动广大乡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更多的村庄实现党员干部引领好、居民道德风尚好、矛盾纠纷化解好、社会治安防控好、事故隐患治理好、重点人群服务好和无黑恶、无黄赌毒、无邪教、无诉讼、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安全事故、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等“六好九无”目标。目前,全区已有126个村(居)达到“六好九无”标准,占全区村(居)数量的60%。
◆ 积极推进“党建+网格化+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台儿庄区发挥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探索“党建+网格化+智能化”治理模式,整合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落实“书记就是网格长”要求。将村级党组织书记社会治理责任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体系,细化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指标体系,实现可量化、可考核。
扩大基层党组织在网格的覆盖面。引导具备条件的小区、楼宇等网格单元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搭建红色物业、红色驿站等服务平台,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行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社区)联网格和科级干部下网格等制度,招聘100名社区工作者充实网格管理力量。
构建网格终端和信息平台。加强信息采集和分析研判,充分发挥网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返贫动态监测、信访维稳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依托基层网格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疫情排查等6次,发现化解问题13个。
◆ 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针对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矛盾纠纷多元化现状,台儿庄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健全乡村治理体制。
坚持抓早抓小、源头治理。常态化开展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在全区深入开展“五类风险”防范化解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367处风险隐患均建立工作台账,限期销号办结。创新开展以化解小矛盾、整治小隐患、破解小案件、解决小问题、满足小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整治活动,按照“谁管辖、谁处理”的原则,将“五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完善信息化治理手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持续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整合电子政务外网、公安视频专网、政法专网等信息资源,实现公安、教体、统战、应急、交通等部门联网联动、共建共享。目前,全区“雪亮工程”达标率98.04%,视频监控设备在线率保持在95%以上,在防疫防汛、治安防控、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广泛动员机关干部、退休职工、青年学生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197个,注册志愿者达到5.24万人。
◆ 构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台儿庄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治理合力。
发挥居民自治优势。依托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物业管理等方面让群众深度参与,通过自我管理实现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目前,全区红白理事会实现了全覆盖,去年以来承办红白事3978件,为群众节约开支1800余万元。
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将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民政部门牵头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园,吸引社会组织入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社会公益项目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困难救助、助残助学、心理咨询等服务。目前,全区各类公益社会组织发展到227余家,去年以来开展公益活动75场次,惠及2850人。
弘扬邻里守望传统美德。组织村民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开展志愿帮扶,镇(街)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购买治安保险和责任险,加强对刑释人员、吸毒人员和劣迹人员的教育管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