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跟孩子讲道理,他可能不懂;但如果你要生气了,即便不说话,他也能察觉到。带孩子参加一些婚丧嫁娶的场合时,也同样如此,虽然他们不知道大人们都在做什么,但却能跟随周围人的情绪,或哭或笑,作出同样的反应。
其实,很多心理研究证实,孩子在胎儿时期就能敏锐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变化,到了婴儿时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能识别别人的情绪。父母生气时,1岁左右的婴儿就会感到不安;母乳喂养时,如果妈妈不高兴,宝宝也会不好好吃奶;当父母逗其他小孩开心时,小孩子也会因羡慕嫉妒而哭闹。人们的互动交流会形成的一种主导情绪,孩子置身此环境即便没有大人提醒,也能受到感染。鉴于孩子的这一特点,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更要关注自己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要管理好不良情绪。作为成年人,家长不要把工作中的委屈、恼怒、烦恼、怨恨等不良情绪带回家,最好在进家门之前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稳定的形象面对孩子。如果压力过大,可以通过文体活动来排解,或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减压。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不要乱发脾气,可以暂时回避,冷却不良情绪,以免伤到孩子。也要试着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关键,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如果夫妻经常吵架,火药味太浓,孩子会紧张不安,担心家庭破碎,生活在担惊受怕中,身心健康受损。家长对孩子不要粗暴压制,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与孩子交流时要和颜悦色,经常开展快乐的亲子活动。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让孩子感受满满的爱,比如家长上班或出差前,留下写有关爱的话的纸条;家人生日时,动手制作生日礼物,送上温馨的祝福。
善用积极情绪引导孩子成长。由于孩子很擅长捕捉家长的情绪,所以家长的开心、满意、赞赏,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认可。比如当孩子出现做家务、看书、对人文明礼貌、讲卫生等良好行为时,家长就要把满意、开心的情绪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孩子,以此强化这些良好行为。平日里,家长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以良好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中的风雨,以自己的幽默、宽容、自信、欣赏、感恩等正面情绪感染孩子,让其成为积极乐观、正能量满满的人。(《生命时报》 琚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