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身体健康
让学生身体“倍儿棒”
樊树林

 

    建设健康学校,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确保体育课程上出新意。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阵地,建设健康学校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确保“孕穗拔节”期的中小学生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各校还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开设体育项目,以激发广大中小学生运动锻炼的内生动力。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需强化。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人员接触非常密切,为传染病等传播提供了条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学校真正恪守“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更要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到校园开展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增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同时,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形式,强化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家长构筑一道疾病预防的“防火墙”,让家长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健康足量饮水,减少饮料摄入,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减少污染和浪费。

    校医室建设要“快马加鞭”。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21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2022年,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2030年达到90%。这就需要各级卫健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提升站位,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教育部门招聘校医、医疗机构选派校医、卫生保健站调配校医等形式,按照标准做好学校医务室建设和医务人员配备工作。对校医加强服务管理和业务培训,让其熟练掌握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最新政策要求和技术规范。同时,落实工资、福利等待遇,以解决校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的工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急救方法当“广而告之”。心脏骤停、晕倒、异物卡喉、烫伤扭伤……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意外事故如果救治不当,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生命重于泰山。学校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强化生命教育,并将急救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另外,需要和应急管理、卫健委等部门对接,让急救专家定期走入校园、走上课堂,为广大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的良好风尚。

    身体健康是健康学校建设的“压舱石”,期待更多学校能采取有效举措,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倍儿棒”。

当前:B4版(2023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