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学,需要慢慢适应。让喜欢玩的孩子产生学的意识,进入学的状态,需要在“玩”中把“学”诱导出来,要在“学”中渗透“玩”的要素。“玩中学”是很多小学在积极探讨的教学方式,它并非简单地一边玩一边学,而是让玩与学兼得,并在两者的相互促进中让儿童玩得开心、学得高效。如何把“玩中学”开展好,需找准以下三个平衡点。
“主”与“辅”的平衡。几年前,某小学将体育课与英语课融合,让儿童翻一个跟头背一个英语单词。这是生搬硬套的组合搭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真正的“玩中学”应以学英语为主,把课堂搬到生活中,让儿童在真实玩耍的场景中记单词、练口语。在这里,练习英语口语是主,玩是辅,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儿童在畅快淋漓的玩耍中提升口语能力。
“动”与“静”的平衡。以长度单位换算为例,如何让儿童把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分得“门儿清”?借助真实的物体,让儿童在玩中加深对不同长度单位的感知,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以动为主的玩以后,一定要静下来,让儿童把在活动中得到的对知识的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的思考,掌握对上述4个长度单位进行换算的方法,锻炼儿童通过抽象思维进行学习的能力。“动”与“静”平衡了,才能让学习更上升一个台阶。
“乐”与“忧”的平衡。在玩中进行学习的过程,并非所有孩子都有快乐的体验。例如,在德育教学中,很多老师通过情境性教学加深孩子们对道德的认知。小学低年级的情境性教学大多是以玩的形式开展的,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为主。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在人际关系构建中能力稍强,情绪快乐;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被误解,情绪忧愁。为了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需在玩中平衡好“乐”与“忧”的关系,让情绪快乐的孩子不自满,让情绪忧愁的孩子不自卑,才能让儿童在玩中受到教育。
“玩中学”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美好的学习样态中,学很重要,玩也很重要。要想让玩与学相互协调,就必须让儿童在玩与学中找到平衡点,处理好平衡关系,才能让玩与学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