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 依法为“网络烂梗”装一道过滤网
◎ 张西流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网络侵害也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上网安全。“大冤种”“栓Q”等网络梗轮番登场,它们原本属于成人世界,却几乎没有阻挡地进入孩子们的圈子。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模仿是他们的本能。更何况,每个年代的孩子,都会受到当时流行文化的影响。过去在校园里流行的小说,或者电视剧台词,现在只不过是换成了“网络梗”。问题是,野生的网络梗有着病毒般的传播能力,一些未成年人对“网络梗”的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

    近期,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加快推动条例立法进程。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为网络素养提升、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范等事关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91亿,有38.3%的未成年网民遭遇过不良信息。如何守护好未成年人上网的清朗空间,成为构筑网络安全的重要课题。

    网络早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创造力和好奇心,既是未成年人认知社会、探索未来的广阔舞台,也是影响未成年人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场域。

    因此,必须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为无孔不入的“网络烂梗”装一道过滤网。平台首先要履行社会责任,及时打击和清除,避免其成为孕育恶俗“烂梗”的温床。有关部门也应让监管长出“牙齿”,加强对不良内容的治理,建立并完善负面清单,为未成年人营造积极文明、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学校要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提高他们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用文明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也要加强对孩子浏览内容的关注,及时制止和纠正其生活中一些不恰当的玩梗行为。

    (《贵州日报》)

当前:B4版(2023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