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推动文旅融合绘新篇 擘画全域旅游新图景
◎ 马永霞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依托资源禀赋,结合区域特色,综合施策,全民参与,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实行多项惠民政策促进消费,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引导和扩大文旅消费,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全领域融入“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召开假日旅游市场分析会,精准谋划全年节庆活动,推出精品文旅线路,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融合发展之路。今年举办了2023年乐都区第五届“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人文乐都·魅力民和”2023春节联欢晚会、“醉美海东·炫彩乐都”花灯摄影书法美术展、“赏璀璨烟火·过传统大年”烟花秀表演秀、九曲黄河灯阵、洪水火龙舞非遗活动、乐都区第六届“碾伯·寨子”梨文化艺术节、乐都·卯寨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活动。

    文旅中轴打造夜游新“夜”态。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围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美食经济等做文章,为新“夜”态提供多元化、细分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全面打造“乐都夜未央”夜生活节,制定主题和系列活动,科学规划设置特色小吃经营摊位,精心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持续探索“烟火”“文明”同在、“市容”“繁荣”共存、“发展”“安全”并重的夜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经营机制。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经营发展模式,助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理念,加速推进七里店民俗文化村、柳湾彩陶小镇、凤山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土豆花海艺术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建设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点民宿客栈等项目,规范特色餐饮、休闲采摘、民宿客栈等项目的整体形象和服务品质,打造中高端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创新开发乡村旅游多元化产品。在细分乐都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体系,聚集出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文化+”街区,建构休闲和文旅消费升级新场景。根据《乐都区乡村旅游建设服务指导标准》,在控制农家乐数量和规模的基础上,推动农家乐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做精、档次做高、风格做特”方向发展,形成全市农家乐亮点。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游乐配套设施,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产业体验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新型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挥农业、林业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实现农业产业休闲化。

    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坚持把乡村旅游工作纳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部署和推动,扎实做好乡村振兴示范点、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向乡村旅游示范村倾斜。积极推动旅游示范村旅游交通环线建设,全面实现“村村通”“景景通”无障碍旅游,推进道路硬化、美化工作。规范设置统一的个性化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导览图,健全完善旅游设施。扎实开展景区生态修复工作,按照园林标准,全面提升卯寨、瞿昙、柳湾、央宗等重要景点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形象。

    构建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模式。重点开发乐都风情摄影游、南北山徒步体验游、川水、沟岔乡村购物自驾游、河湟文化感知游、四季水果采摘游等休闲旅游特色产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营销机制,通过青海海东农产品展交会、青洽会等专场促销、旅交会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体验乐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全区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精心设计乐都乡村旅游形象标识,广泛应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品、标识标牌、导览系统、节庆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当前:B2版(2023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