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店”留住氤氲书香
◎ 耿银平

 

    眼下,咖啡逐渐成为书店“标配”,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上海80家品牌实体书店推出150项文化活动,在书店“恰”咖啡已然成为上海市民日常选项。“当我们的城市发展到新的阶段,对书店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观念上更进一步的开放。”旗下拥有朵云书院、思南书局品牌的世纪朵云总经理凌云表示。以世纪朵云为例,据统计,其旗下书店营业额20%来自图书销售,20%来自文创销售,其余60%来自餐饮服务、空间服务、运营输出和品牌输出。“如果说,过去我们打造‘书店+’,现在探索的是‘+书店’。”大隐书局总经理何旋谈及今年两家融入餐饮的新店变化时表示,要让书香持续,书店经营必须是可持续的。

    知识飞速迭代的时代,要想保持敏锐的时代感知和新颖的思维,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购书读书,得到信息和眼界上的“更新”“刷新”。因此,无论时间安排多么拥挤,都要为书留下一片悠闲净土。无论城市多么拥挤,都要留住书店——这个输送精神产品的庄严殿堂。

    话好说,却不好落实。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食人间烟火的实体书店要想存活下去并茁壮成长,必须要考虑高额房租、店员工资、电费水费等高经济风险。再加上实体书店受线上书店冲击严重,市场整体萎缩、销量整体滑坡。实体书店如果还像过去一样仅仅怀有一腔文化正义和知识清高,不愿意弯下腰洞悉文化产业的变化规律,即使公众对其持欢迎态度,仍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的这种“+书店”经营模式,应该是一种让人激动的亮点。通过咖啡、零售、特色文创等商业领域的经营,将书店镶嵌进去。通过特殊的温馨的商业氛围,给书香留下一片空间。通过个性化沉浸式的商业服务,提高人们的文化体验、激活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总之,这种模式不再依赖传统书店经营模式——将图书和阅读直接添加到购物行为中,而是通过温馨的场景、可人的氛围、辅助性消费等,让人们对买书发生兴趣。

    这就是“+书店”的优势和特色。它出售的不是书,而是一种富有文化情韵、消费品位的生活方式;它出售的也是书,是和其他商品融合在一起的“隐形辅助性销售”。

    某些书店已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例如,世纪朵云旗下的书店,其营业额的20%来自图书销售,20%来自文创产品的销售,而其余的60%则来自餐饮服务、空间服务、运营输出和品牌输出。这种复合型的经营模式所获得的利润,为书店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输血造血功效,确保实体书店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逐渐稳固自身地位。

    关于实体书店的未来前景,我们当然希望它能守住传统经营的底线,可是,市场预期和市场现实毕竟不是一回事。因此,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必须努力在公众需求和市场运营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必须做到两点:既能让实体书店得到一定的商业化利润,又能满足公众的文化发展需要。从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书店”的经营模式,既为经营者带来了利润,还为公众保留了书香。这个最佳平衡点值得各地实体书店借鉴。

    “开一家书店,希望让有意思的人相遇,让社区更有吸引力,让社区生活更幸福”。请留住“+书店”之类的经营模式,留住氤氲书香,让社会和人居越来越美好。

 

当前:3版(2023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