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 于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集中阐发。

    高级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也是融入德育元素非常多的一门课程。高级经济学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并形成判断决策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级经济学课程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制度背景和中国经济特征研究高级经济学问题,课程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一、高级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级经济学课程教学,不仅能使专业课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历史人文底蕴,同时通过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学生能够在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及学生个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贡献,掌握经济理论所运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能力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也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如何使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胜任、善任、乐教、善教,成为课程思政推进中的重大课题。

    2.思政教育从学生的角度联系实际融入思政内容、教学方法和渠道不足。在思政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导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制定多层次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参与主体。教师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高级经济学课程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树立合作探究的自主意识。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让教师重新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前课堂单向传输关系,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课堂的双向性、自主性。

    3.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互动模式的构建不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上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各自为政,两者之间没有建立有效链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课程思政元素体现不充分,在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缺乏与思政育人体系配套的设计,缺乏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高级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一)融合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注重案例的运用。通过引入更多中国经济的案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为课程导入爱国、担当、进取、自信、敬业等价值理念,更好地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深度交融。案例教学的设计主要分设计思路、案例描述、问题讨论等部分,设计思路部分包括思政的课前引入、课中贯穿以及课后总结。案例描述部分要完整展现案例内容,案例不需要太长,课堂时间有限需要精练地描述案例,注重问题的科学和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时要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高级经济学的知识点中,最后要对整个案例教学环节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总体把握思政要点,深刻体会到思政内容的重要性。

    (二)创新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采用“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程育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比如视频教学,在课程开始时可以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比较形象直观地展现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高级经济学知识的掌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的教学内容。

    (三)多元化多角度思政评估,灵活考核方式。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考核相结合,打破原有高级经济学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多角度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思政育人效果为目标,采用“过程性评估+结果性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课程思政融入的积极性。

    三、小结

    在高级经济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中,坚持运用思政的方法论、立场和观点教学,把其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理想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出发点,统领教学设计和实施全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创新。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当前:3版(2023年1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