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学会“装傻”。成事之人常以“柔弱”自处,大智若愚,则成就一番事业。为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有时故意“装傻”,就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而“装傻”是一种别样的智慧。数学课堂上,根据具体内容而适时“装傻”,同样可以让教师的智慧像花儿一样绽放。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道趣味题:“小玲今年9岁,她哥哥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3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她哥哥今年几岁?”教师质疑:“哥哥才过3个生日呢?”大家疑云骤起,谁都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至此,学生探索热情高涨,产生了学习“年、月、日”这一新知的浓厚兴趣,诱发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探索中,这个“傻”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教师要学会“幽默”。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名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名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三、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在成长中难免犯错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胸襟。长期的职业习惯,使得我们教师往往只揭示学生犯错的地方,这恰恰是不宽容的根源。课堂是犯错的地方、课堂上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另外,宽容还表现在“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不以个人的眼光好恶决定优劣,既欣赏乖巧聪明的、条件优越的,又呵护迟钝顽劣的、境遇低下的,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宽容。其实,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使我们挣脱身心的束缚,每一天都很快乐和自由。我们不但学会了播洒阳光,还会像海洋一样开阔,像山一样深厚,用人格的力量滋润学生的心灵。
四、教师要学会“欣赏”。作为教师不仅要会塑造美,更要学会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美的东西,都有闪光之处,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往往我们平时只关注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眼睛过多停留在这些学生身上,感觉只有这些花才是教室里最美的花,而忽视了其他学生也是灿烂的鲜花。
五、教师要学会“偷懒”。做个“懒”教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有很多好处。有时,教师的“详细分析、认真板书”反而使学生减少自己的思维活动,做作业时“照着葫芦画瓢”。也有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疑惑、遇到困难一点的问题,就急急忙忙地讲解,这样,只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懒,遇到问题不再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究。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力争做一个有智慧的“懒”教师。而“懒”教师能让学生交流互动,该学生说的话,就让学生来说;该学生思考的问题,就让学生独立去思考;该学生小组讨论的,就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懒”教师就能放手让学生操作,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由苦学变成乐学。“懒”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去分析、去探究、去解决,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教学效果更加有效,而学生能真正地学会学习,这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