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我们小时候”的模样
——读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 杨方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一本非虚构散文,我国60后作家毕飞宇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自己多彩有趣又荒唐的少年生活经历。这本“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的书,不仅是写给儿童与少年的,更是写给与作家同时代的读者的。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读这本书,唤醒了我的许多记忆,我觉得,重温“我们小时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亲切,全书共分七章,其中“衣食住行”和“玩过的东西”,是代入感最强的两个章节。毕飞宇所记录的那些少年趣事,如玩弹弓、掏鸟窝、抓蜻蜓、啃玉米秆、游泳、爬树等,都是我小时候“上演”过的剧目。跟着毕飞宇重温“我们小时候”,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说,都会让人产生美好和愉悦感。尽管“我们小时候”物质很贫乏,但精神上却很富有,那时,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富矿”,而具有作家潜质的毕飞宇,因为善于用心观察和体悟,他的少年生活更是“富得流油”。

    “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但大自然不仅馈赠我们玩具,还提供场所。毕飞宇小时候最重要的玩具除了弹弓,就是可以在上面荡来荡去的桑树。他和小伙伴们在桑树上度过许多当时看起来美好、现在让人“脸红”的时光,比如不定期举行“桑树会议”,为大家的调皮捣蛋行动作“决策”、定“计划”。当然,桑树也是大家分享成功和喜悦的“会场”。

    不长庄稼只产盐碱的荒地,是少年毕飞宇另一处酣畅游玩的场所,或者应该叫“战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给了他灵感,他以水牛当战马,骑在牛背上,手握缰绳,想象自己是一名骑士,自己就是“堂吉诃德”,“一个黑色的、皮包骨头的、壮怀激烈的少年,他是年少的远东的‘堂吉诃德’,他的敌人是那些高挑的芦苇,他的心中充满了没有来路的正义。”

    毕飞宇说:“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毕飞宇的知识很庞杂,乡村生活经验很丰富,其笔触从猪、马、牛、羊等乡村动物,到木匠、瓦匠、剃头匠等手艺人,从麦地、稻田、荒地、自留地,再到葬礼、磨坊、水利工地,以及那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小人物。笔下这些东西活灵活现,无不得益于从大自然与乡村生活中汲取养分,感受风霜雨雪、触摸花草虫鱼,体悟风土人情、观察世情民风,那些有趣的、开心的、伤感的、烦恼的和羞愧的事,无不是对作家成长的启蒙。这就更说明,孩子的成长与对社会的认知,往往来自生活实践。

    事实上,让今天的孩子看一看“我们小时候”的生活,让今天的“我们”回望一下“我们小时候”的模样,是非常有意义的事。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辈曾经有过与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童年生活,虽然贫瘠,但与天空、大地、河流、植物、动物亲密接触的童年,是另一种健康、全面、有意思的童年,也可以让“过来的我们”在回望、重温中反思当下。

当前:5版(2023年1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