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城市美好风景?是有效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着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推动城市更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何为群众的幸福感?对于石景山区广大群众来说,幸福感来自城市更新,圆了居民的幸福梦;幸福感来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生活;幸福感来自城市治理带来的便利和宜居;幸福感来自一项项接地气、有温度的惠民举措……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北京市石景山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积极探索增进民生福祉的新路径,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城市更新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关乎城市未来。之于石景山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必然选择。
在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石景山区紧抓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有针对性地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在满足居民品质化、多元化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加速了石景山区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城区的蝶变。
去年以来,石景山区以新首钢为重点,深入落实“新三年计划”与区“十四五”时期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发展规划、石景山区西部地区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为石景山释放出近100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以首钢园为核心区的北京冬奥公园,不仅水绿相生环境优美,还举办了极限滑板、音乐演出等活动,激发群众绿色消费活力,推动区域的“绿色”转型升级。
首钢园只是石景山城市更新项目的一个范例。在城市更新中,石景山区还注重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实施60个重点项目。以“老山模式”“鲁谷模式”为样板,滚动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老楼加装电梯开工40部;持续推进衙门口、西黄村、北辛安、广宁村4个棚户区改造,1.5万户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整治7个重点区域、23条精品大街、2个精品小区和105条背街小巷环境,完成68条道路架空线入地改造,新建公厕41座,685条街巷全部落实街巷长制;实施奥园美谷等9个老旧楼宇优化提升项目,存量空间资源实现提质增效,大力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人民城市”的成色更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
在城市中易被遗忘的角落里常常藏着一些“边角地”,往往不同程度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影响着城市的颜值,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石景山区在曾经的荒地上,建了平坦的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设计了绿色跑道,安装了充电桩等,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同时,2023年石景山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以及拆后未建、批而未建、多年未建且无施工活动的苫盖绿网地块,依据地块功能,通过永久绿化、临时绿化、简易绿化、地面硬化等多种形式,合理揭除绿网。
今年以来,石景山区还坚定不移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10项任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5项任务实现时间进度“双过半”,3项任务“动态清零”,其余5项任务也都取得积极进展。
改善生态环境 共享绿色生活
在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三山园社区,一处新修建的“口袋花园”格外引人注目。社区居民闲暇时,喜欢来到这里赏花、聊天,享受着家门口的休闲时光。
而在这之前,这里曾是一片杂草丛生、个人物品乱堆乱放的景象。社区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建成“口袋花园”,由社区志愿者认领绿地并负责栽种、浇水等日常养护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处可观赏、可休憩、可畅聊、可议事的美丽花园。
“口袋花园”建设只是石景山区改善生态环境、共享绿色福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景山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北京中心城区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努力实现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建设上的“一枝独秀”,为全区推进“品质之城”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铺就山川秀美的生态底色。
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共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园25座,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与小微绿地54处,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地总面积近400公顷,森林覆盖率31.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16平方米,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3.8%,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9.32%,“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同时,石景山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成北京冬奥公园,将1142公顷的河畔绿地“缝合”,成为北京中心城区最大的森林公园。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区开展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主题宣传,建成自然教育基地11处、园艺驿站7处和绿色生态示范校11处;举办特色生态文化活动600余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46.5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栽植树木143.2万株,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融入生产生活。
此外,石景山区深入落实林长制改革,区、街道、社区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形成,各项制度印发实施,市级林长制智慧平台资源信息上图入库,落实“一长两员”的“最后一公里”末端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保护发展园林绿化资源的目标责任;严格绿地管护标准,强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绿地养护水平;落实古树管护责任,完善古树档案数据建设,加强古树名木复壮修复,打造一批森林城市特色示范项目。修缮改造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34.5公顷的五景七院三十铺同步亮相;实施鲁谷大街等林荫路建设,建成了一批绿荫停车场;注重森林、绿地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提升,利用树皮、木片、枝条等园林废弃物解决了林荫下裸土治理难题,全区绿地地表有机覆盖率达93%,创建森林式社区和森林式单位21个。
聚焦百姓关切 增进民生福祉
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石景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一系列务实之举,聚焦百姓关切,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健康石景山。面向全区医疗机构启动“信用+医疗”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增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11个急救工作站。开展中医科普义诊活动,持续打造“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建设首钢东南区体育公园,创建2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
强化便民服务。新增便民商业服务网点288家,石景山区已经成为全国首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将交通、出行、居住、休闲、娱乐、入学、就医等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集中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谋划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实15项重点任务,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化干部教师交流,推进“双师课堂”“融合课堂”等数字化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施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颐养工程”,建设北辛安、衙门口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3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新增200张家庭照护床位,健全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强化“养医协同”发展,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建设,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石景山区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让民生之本得以不断夯实。
精细化治理让城市更有温度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不断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既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本保障。
为不断推动“品质社区”建设提档升级,自2021年以来,石景山区着力打造高品质首都中心城区,深入实施“品质社区”建设工程,聚焦社区运行、服务、文化、环境和安全“五大品质”核心要素,建立以群众满意度调查为重要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走访、沟通反馈、优化提升、滚动认定的方式,全力打造居民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品质社区”建设已实施九轮,共认定27个五星“品质社区”和41个四星“品质社区”。
“通过‘品质社区’建设,我们的意见建议在社区得到了真正的落实。老楼加装了电梯,进行了上下水改造,完成了道路翻新,建设了居民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老街坊们深刻感受到‘品质社区’建设带来的福祉。”老山东里社区居民陈建国说。
在推进“品质社区”建设的同时,石景山区还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涌现出一大批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有“里”有“面”的社区风采。
古城街道南路东社区绘制党员家庭分布图,实行分色分类服务管理法,将重点人群按片区、类型、特长纳入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员互助结对,每周上门走访,建立“党建+服务”机制。每栋楼设立1名民情联络员,通过面对面“唠家常”,记录“聊出来”的民情日志,随时了解居民生活状况,收集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家里家外和房前屋后事;打造为民服务品牌——360°点单超市,选聘有威望的居民担任“点单员”,通过走访入户、需求梳理、设计项目等步骤,构建“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居民参与和受益”的服务路径。
五里坨街道南宫嘉园社区以居民诉求为导向,加强诉求集中问题联动联治、攻坚破题,努力做到未诉先办,充分利用派驻社区第一书记优势资源,促进社区党建提质增效,加强与辖区单位协同沟通,协调物业和开发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同时,以方便居民生活为核心,修缮更新社区设施,增设晾衣杆、便民座椅,更换陈旧的健身器材,打造更加便利、舒心的休闲空间,努力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加安心。
古城街道南路东社区和五里坨街道南宫嘉园社区只是石景山区推进基层精细化治理的缩影。在推进基层精细化治理的过程中,石景山区还不断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丰富石景山“老街坊”品牌内涵,打造社情恳谈会、民情日志等特色品牌,健全常态化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同时,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强化实战性、实用性、实效性培训。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完善专班推进和双派双考、平行多派等工作机制,打造“热线+网格”融合平台,发挥社区一码通和大数据智能分析作用,不断提升城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和美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石景山区将继续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生关切,书写更加美好的惠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