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做好中小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 湖北省麻城市第四初级中学 邵小霞 邵伍霞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中小学工作30余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近5年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和女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工作。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和感悟,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重点应在加强对重点关注人群的教育引导和预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安全和谐的环境。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筑起首道屏障。学校借助集中教育优势,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或活动,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学校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应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给“重点对象”以“特殊的爱”。针对“重点对象”,学校要制定好《“重点人群”保护方案》,由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组织班主任及包保帮扶老师召开专题会议,明白自己的工作对“重点对象”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和建议。班主任和帮扶教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帮扶,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自我能力。

    培养足够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对于笔者所在的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务显得更加重要而艰巨。要从学校领导开始,全校师生要逐渐增加对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入了解,营造更加尊重、温暖的工作环境;学校应不断创设各类平台,优化培养条件,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有关教育部门要关心心理教师的成长和职称评审工作,让更多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乐于从事心理工作,并能从工作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

    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室”的建设。利用好“心理健康室”的功能,让学生有更多地方去吐露自己的心声,发泄自己的情绪,道出自己的诉求,让我们的心理健康老师更科学、更有效地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开谜团,走出困境。学校心理健康室不仅要常态化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还应定期开展以“发展性教育活动 ”“预防性教育活动 ”和“矫正性教育活动”等为主题的校园健康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成长。教育者在指导他们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还需要筹划合适的校园活动,正确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麻城市第四初级中学德育处议定了2023年秋下列活动:九月开展“畅谈我的暑假生活”和“新生活规划”;十月开展“说说我的学习和生活”和“我和祖国”主题演讲;十一月结合期中总结开展“我的开心与烦恼”和“金秋艺术节”活动;十二月开展“我锻炼,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 强身健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让他们从亲身实践中得到切身感悟,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调整,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

    共筑未成年人家校协同保护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从诸多未成年人“重点对象”信息中了解到,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般都存在“问题家长”。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者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例如:教导合理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多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教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教育达成共识,理念一致,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搭建“网格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是全方位的,学校未成年人保护还需要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办、村组、社区积极参与和配合。麻城市第四初级中学全体领导、包保老师分小组到社区走访“重点对象”,同时与社区人员取得联系,商讨“重点对象”的保护帮扶工作方案,探索搭建了“网格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集“预防、发现、干预、帮扶”为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

 

当前:3版(2023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