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文明道德观念
◎ 河南省邓州市一高中 韩立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就立德树人、以德铸魂等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近年来,高考命题和课程标准也将立德树人定为教学目标和新时代甄选功能的核心标准。这要求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民族是重视文明传承、尊道重德的民族。战国思想家荀子把道德当作区分人与动物、汇聚人与人,并团结御敌、安居乐业的基础。高中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引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孟子强调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家国情怀、以德为先、厚德载物的理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和本。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传承这些文明道德观念呢?

    挖掘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事迹,树立良好榜样,提升家国情怀的素养。历史是由众多生动、真实的人物构成的,他们的事迹可以作为文明道德观念教育的良好素材。古语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历史教材中,有大量鲜活的人物事例。例如,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时,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教材内容,讲述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梳理中华文明之明德、崇德思想的传承,引领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形成家国情怀等文明价值观。

    开展历史研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探访历史文物古迹等第二课堂,提升文明道德认识。以我校所在河南省邓州市为例,我们在明确以“崇德重道”为目标历史活动课中,通过小组合作,参观邓州市的张仲景纪念馆、花洲书院、南水北调源头渠首等。在此基础上,组织班级讨论,探究中华文明的特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在历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现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审视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是我们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通过今天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才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当前:3版(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