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思考
◎ 李雨薇 罗琴棋

 

    新时代背景下,善用大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将其融入大思政课,能够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丰富且优质的教育新内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媒体融合带来的机遇,运用先进的融媒体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并树立平台化思维,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促进大思政课的传播。

    综合考虑大思政课理念贯彻落实情况,在融媒体视角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立思政教育素材库

    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教育手段,新媒体平台也已经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立思政教育素材库,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供丰富且优质的教学新内容。

    首先,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研究机构等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献、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艺术等,并对其进行筛选,挑选出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符合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容。其次,将精心筛选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资源按照不同的教育主题、类型等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以便使用者和学习者快速查阅。再次,鼓励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将整理好的文化资源和思政素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创新,转化为适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教学资源。最后,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可以根据关键词、主题、类型等进行便捷检索、易于下载使用的思政教育素材库,并确保素材库具备更新资源等功能,保持活力。

    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学融合

    强教必先强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办好思政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为促进教学融合、提升融合效果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对广大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助力大思政课的教育主体不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时掌握当下先进的融媒体技术的应用技能,从而推动教师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鼓励广大教师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互助,形成多学科的交叉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加强思政教师、文史哲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助力其他专业教师挖掘出本专业内蕴含的思政元素、文化元素;还可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帮助其他专业教师提高应用融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最后,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教学团队、研究小组等,采取增加绩效考核分、给予荣誉奖励等方式鼓励教师加入,从而通过共同探讨教学融合问题,分享教学融合实践经验,促进教师利用融媒体技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融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灵活运用技术,丰富多维媒体下学生学习体验

    要灵活运用多维媒体技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丰富学生感官体验、实境体验、情感体验等多元思政课学习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首先,在课上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学生视、听、触等真实感受,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课下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史展览馆、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现场教学,或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等数字化虚拟技术,为学生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虚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的文化生活与风俗,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促进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肢体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打造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大课堂

    课堂育人阵地可以由线下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进行延伸,打造出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大课堂,形成优势结合、功能互补、内容丰富的大思政课程库,构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一体化全媒体传播格局。

    首先,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一个融视频教学、公开课件、电子教材等于一体的线上综合教学资源体系,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需求及兴趣选择学习内容,随时随地实现在线自主学习。其次,在打造线上精品思政公开课的同时,积极利用先进的融媒体技术深度挖掘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发展形式多样的线下育人实践活动与第二课堂。最后,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让学生既能在线上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参加线下思政课的集中讲解和讨论,从而达到线上学习和线下育人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大思政课整体教学效率。

    五、创新人工智能评价工具,提升教学评价全面性

    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准化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环节沿正确方向发展、促进教学成效提高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应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评价工具与方法,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思政课精准融合教学。

    首先,利用由多种智能技术构建的新型智慧教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全过程进行实录,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在线学习行为、社交互动等多源数据,为教师构建全面的学情画像,助力教师开展精准教学评价。其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量化监控,把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针对性教学建议,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帮扶以及对教学的精准改进。最后,不断优化与更新人工智能评价工具,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和需求不断调整评价模型和算法,促进评价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提升。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B3版(2024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