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专业教育应用信息技术集成对教学改革及文化素养的提升路径
◎ 常娜

 

    高校护理专业教育应用信息技术集成,不仅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手段,而且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

    一、引入多元文化教学资源,深化护理伦理和人文关怀教育

    高校护理专业教育可借助信息技术集成,丰富护理伦理和人文关怀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精神,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首先,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引入经典护理伦理案例,引导学生探讨患者隐私权、自主权,以及护理人员在危急情况下的决策过程,逐步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观念,自觉遵守护理工作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其次,引入多元文化教学资源,包括世界各地的护理实践案例、文化传统和人文关怀理念等,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护理经验和故事,了解不同人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树立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精神。例如,亚洲地区普遍存在的家庭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强调家庭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家庭成员为患者提供更为温馨和人性化的护理环境;北美一些地区实践的患者参与式护理理念,这种理念强调患者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身护理过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护理方案。通过了解实践案例、明晰文化传统和学习先进理念,学生可以更好地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医疗护理政策和法规、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和护理模式以及国际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提高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文化精神实践

    在高校护理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护理场景,让学生实践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护理流程,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从而在护理实践中更加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文化需求。在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涉及文化因素的复杂病例。在处理这些病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结合护理专业知识,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模拟团队合作场景,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互动教学平台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如文化沙龙、主题讨论、在线讲座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护理文化、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话题。此外,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引进海外名师授课和优质的教材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管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高校护理专业教育可依托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首先,教学计划制定方面,教师可借助信息化系统,整合教学资源,根据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自动生成并动态调整教学计划,提醒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按照计划执行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进度与计划保持一致。其次,在课程安排方面,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根据教室资源、教师授课时间及学生选课情况等因素进行智能排课,避免资源闲置或使用冲突,确保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支持课程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查询,方便师生了解课程最新动态。在作业管理方面,建立线上作业库,教师可以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教学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最后,在成绩统计方面,依托信息化系统自动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成绩数据,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集成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如建设校园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发布校园文化活动信息、展示学生风采等。首先,高校护理专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开展虚拟校园文化活动,如线上护理知识竞赛、护理技能展示、护理经验分享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借助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护理专业最新动态、学术成果、优秀学生事迹等,展现护理专业的风采和魅力,并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进行线上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智慧化校园服务,如在线图书馆、在线心理咨询、在线就业指导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最后,利用在线协作工具、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参与科研项目等,开展线上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既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作者系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讲师)

当前:B2版(2024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