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 刘小莉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在过往十几年的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人工智能已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它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进行自主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朝着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如今,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研究逐渐深入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也面临新的挑战,人们在各类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探索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以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活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界内一些专家学者不得不重新定义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思考人工智能该从何种角度对高等教育及其管理加以改变和创新。因此,高等教育主要从人才培养新目标、学科专业建设新要求、教学方式新体验等层面着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变革。

    面对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要求高校应培养兼具知识与创造能力的精英人才。高等教育通过传授学生关于某一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来使学生适应、掌握该行业、领域的发展,并投身其中取得一番作为。但社会在进步,科技也在进步,导致各行业的人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光掌握行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已经不足,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事物、新时代,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随之改变。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应通过优化其教育体系、改变其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持续保持对本行业或工作本身的创新激情,不断提升自身对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掌握能力。

    面对学科与专业建设,人工智能要求高校需重构其专业体系,重点设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课程。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推动时代发展滚滚向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产业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了,这必然会导致高等教育体系发生变革,淘汰陈旧落后专业的同时,建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兴专业、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专业并对其进行升级已成为必然。前者主要通过增设新学科、新专业来实现,如我国不少高校已增设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新专业,旨在适应越来越先进的产业变革;后者则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驱动专业体系进行变革,我国重点布局医科、农科、工科等学科,将人工智能技术等融入其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促使高等教育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面对教学方式,高校需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构建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与工具,为学生提供更独特的学习体验。传统课堂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学校、教师可构建虚拟教学平台,应用大数据搜索、匹配更多线上教育资源,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适应算法、路径规划算法等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时反馈教学成效。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还可辅助高校教育实现师、生、机三元交互新探索,构建虚实融合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开放、自主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体验感。高校还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系统,为构建智慧校园与环境提供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

    针对上述层面变革需求与目标,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教育管理变革。

    第一,完善高校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为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完善数字化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很有必要,对于可用于课程教学及校园管理的计算机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都应早日完善。一方面,高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及科研项目等具体工作,对现有计算机设备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清点、盘查,通过更换老旧设施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应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及时跟进新技术,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持最先进的水平,为师生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

    第二,提升教育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与技能水平。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管理效果,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可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重点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教师信息素养与理念培育及智慧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与技能水平。如人工智能管理与人才计划培训、人工智能素养培训及人机协作技术培训等,可针对现有教育管理人员的技能缺失进行针对性优化,帮助教育管理人员取得进步。

    第三,整体革新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在解决教学主体与环境技术支持问题后,高校还应对自身的机制、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其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整体革新。如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目标为核心,重塑学科与专业建设体系,优化学生的学习流程,建立综合素质多维评价与教学监测平台,构建学习成果互认机制,帮助学校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挣脱其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真正将高校打造为一个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平台。同时,高校还可调整其现有组织架构,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强化各层级之间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与监测,构建层级之间相互贯通的新架构,真正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作者系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当前:B2版(2024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