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画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感受历代中国画名家的创作风格、审美意趣和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墨画课程教学往往以绘画技法的传授为主,以掌握物象造型为主要教学目标。本文以水墨画课程中的寿桃画法开展实践研究为例,旨在说明通过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深入挖掘寿桃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在教授寿桃画法时,不仅是传授寿桃笔墨的技法表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寿桃背后的文化含义。寿桃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其背后还有很多相关的文化故事和传统习俗。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运用笔墨色彩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表现寿桃形态的同时,也要向学生强调,要注重笔墨韵味和寿桃形象的和谐统一。
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感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寿桃作为生活中的一种水果,其形态、色彩和质感都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更具现实意义。教师创设情境安排学生实地观察寿桃,感受其形态、色彩和质感,再通过水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表现寿桃。
注重跨学科整合,将水墨画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进行整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且博大精深。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美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结晶,它和我们整个民族的思想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让学生阅读与寿桃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探讨寿桃画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与爱国情怀。教师列举历代中国画大师对寿桃的表现,如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的创作经历,从时代背景、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与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艺术大师在创作时是将自己的个人风格、文化修养与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等结合在一起的。
强调个性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允许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添加形象充实画面,使作品变得富有生机和新意。学生不仅要对桃子进行造型,还要以桃为画面主体,结合想象添加物象,表达美好情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有的学生在创作中以桃子、樱桃和小金橘为画面主体,寓意多福多寿;有的学生画了两个桃子、写了一个福字,寓意福寿双全;有的以灵猴献寿为主题,画一只灵猴手捧鲜艳硕大的蟠桃,猴子形象动作极富童真,画面生动活泼;有的以桃子和李子为画面中心,希望坚守教书育人的信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桃李满天下。
学习画寿桃,并不是把桃子画出来了就是一幅好画。中国画不是以再现一个物象为最终目的,而是要看作品的画意。齐白石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很有深意,且道出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水墨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寿桃画作,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建立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教师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实践、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美、传达美,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学也是一门技术,需要教师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既要熟练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掌握现代教育的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更是一门科学,它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对教学的探索将是一名教师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