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要强化育人主体责任意识,保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人格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衡量师德师风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被称为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几千年来几乎所有文化都拥有相同的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精神卓越六种美德。他还将这六种美德细分为24种优势。即,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想、热爱学习、洞察力;勇气:勇敢、坚持、真诚、热情;仁慈:爱、友善、社会智力;正义:领导才能、公平、团队精神;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精神卓越:美感、感恩、希望、幽默、信仰。思政课教师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并对学生言传身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帮助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大作用。
一、思政课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
(一)教师学会悦纳自己,以积极态度感染广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提倡幸福的开始便是悦纳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积极的态度以及能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方式。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幽默、热情的方式讲解各知识点,用言语打动学生,将增强教学感染力。同时,教师的自信对学生的潜在影响也不可忽视。教师可通过学习从而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乐观,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在工作中以积极的心态解决各种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丰富教师心理学知识,增加学生的幸福感体验
构建积极心理品质,要求教师除具备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知识,从而增加心理认知能力,避免因自身的一些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增强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希望的素质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妥善解决各项困难的能力。思政课教师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内容之一便是应用积极心理学中关于勇气维度、智慧维度与节制维度的品质,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忍耐力,热情、友善、自律,在困境中成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身体力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帮助学生学会坚持梦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思政课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帮助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应对社会多元价值的挑战,某些糟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政课教师应采用积极心理学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合理引导,以坚持和勇敢、追求理想的要求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二)可充分引导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促进民族团结
在民族地区进行思政课教育的重点难点是民族地区普遍拥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教师具备了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高超的洞察力对民族地区文化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挖掘,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在知晓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取更多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深化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认识,从而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三)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在具备了积极心理品质后,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塑造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其更加成熟稳定,具备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除此之外,教师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也会使其思想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最终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具备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积极心理品质,使其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传统培育方法,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增强
首先,要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深入人心。其次,要有效创新积极心理品质与思政课教育融合的方法,将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付诸实践,联系学生的家庭教育,及时发现学生在树立正确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重塑,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建立一支专业教师队伍,使积极心理品质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更加显著
定期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使其能够将二者实现有机结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对思政课教师灌输积极的思想和美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民族地区大学生在接受思政课教育时投入更多的积极性。学校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机制,吸引那些具备教学能力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师投身教学,发挥出正向的引导作用。
(三)增强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使积极心理品质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更加科学
学校应增强思政课教师对于积极心理品质认知,使其走向科学化。例如:当教师具备了热爱学习的品质后,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知识教育,使其加深对于积极心理学中教育理念的理解能力,加强其对学习课堂氛围的控制力,为在课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还要重视提升学生感官体验,以学生为本,不断营造具有幸福感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保持敬业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心理,能够从容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如此,既增强了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
(作者系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