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群众需要一张“运动处方”
◎ 李英锋

 

    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实也思健身。随着社会发展,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逐渐理解并认同那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身体才是1,而财富、地位等都是后面的0”,开始“迈开腿”,走起来、跑起来、游起来……加之各种健身场地设施的日益完善,全民健身自然越来越“热辣滚烫”。各地马拉松赛事中日益增多的参赛者,公园里踢毽子、玩陀螺、甩鞭子、抖空竹、练太极拳的热闹景象……都让我们看到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有多高。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很多人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和感觉锻炼,甚至盲目地追求达到锻炼的某种量级、速度或标准,却找不准合适的项目和节奏,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不知自我保护,不知如何合理规避一些运动风险,很容易发力过猛或发力相反,陷入健身误区,从而给身体带来伤害。笔者是一名慢跑爱好者,已坚持十几年。前些年,笔者每天早晚跑两次,每次5公里左右,且锻炼场地都是水泥路。久而久之,笔者的左脚患上足底筋膜炎,疼痛难忍,膝盖也常有不适感,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运动减量,才有好转。另一个例子是岳母,五六年前,七十多岁的岳母曾热衷于跳广场舞健身,但跳了一年多后,她的膝盖向她提出了“抗议”——膝盖软骨磨损严重,一动就疼,不仅舞跳不了了,走路也成了问题,至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无法下蹲,也无法走远路,只能在家门口转转。相信有我和岳母这种健身经历和感受的,大有人在。

    民众需要健身,更需要科学健身、精准健身、高质量健身。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已明确要求,要广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指导其依法开展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一些地方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安徽阜阳科学健身指导中心通过常态化机制向市民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为不同年龄段、各类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方案,群众在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可以进行体质检测、运动能力和运动风险评估,获得个性化“运动处方”,寻求专属的健身方案和健康管理的科学指导。

    阜阳等地的做法可以说是促进民众找准健身路径的有益探索。但如何完善“运动处方”,更需要各方发力。相关部门应努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身健康深度融合,并通过各种媒介对科学健身理念和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民众规避健身负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案。

当前:A4版(2024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