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市静乐县:培育新时代非遗传承人
◎ 芦蕊

 

    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主阵地,推进剪纸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了新时代静乐非遗剪纸特色品牌,培育学生成长为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好少年。

    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静乐县以青少年为剪纸传承主要对象,积极探索非遗传承长效机制,激发非遗传承内生动力,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剪纸传承志愿服务队,推出了“静乐剪纸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剪纸传承人和爱好者26人,做到了组织、项目、人员“三落实”,持续常态开展非遗传承文明实践活动。同时,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主要平台,逐步引导全县各个学校开设“剪纸课堂”,传承静乐剪纸技艺,让学生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弘扬静乐剪纸的传统文化魅力。

    静乐县通过建立剪纸传承基地、培养剪纸传承人、展览与交流、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措施,实现了传承和弘扬并重的目标。2015年9月,“静乐剪纸”非遗传承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利民小学少年宫正式启动,活动开展以来,已有900余名学生参与。静乐县还实施“1122”非遗传承法,即每周系统学习1次非遗剪纸技艺;每季开展1次研学之旅,深入了解非遗剪纸文化;每月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2次非遗学堂,开展“讲(讲理论)+剪(剪纸技艺学习)”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开展2次非遗展览,展出不同主题的剪纸作品。

    同时,静乐县通过剪纸进校园,大力培养小小剪纸传承人,提升青少年美育涵养。如爱乐小学将每年32节剪纸艺体课列入学校教程,目前少年宫会员已经发展到了190多人,这些小小剪纸传承人在学习剪纸技艺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一项传统手艺,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此外,在传承剪纸品牌化的探索实践中,静乐县创新打造了“三化”特色品牌。一是传承技艺本土化。在剪纸艺术的传承中,始终坚持传承静乐剪纸粗犷豪放的风格,注重整体的气势和神韵,以生活场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多种艺术为“着力点”,将静乐人民质朴、坚忍、乐观的情感和精神融入其中。二是剪纸作品创新化。保持了静乐剪纸中的原始乡土味道,在内容主体和表现形式上加入了现代元素,把剪纸设计成美观的工艺品,如书签套装、服装样式等形式,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静乐好人”等内容,丰富了文化内涵,弘扬了正能量。三是非遗传承特色化。擦亮、叫响、做实“静乐特色”的非遗传承模式,即“文明实践+非遗传承”的实践方式、“学校+基地”(剪纸传习基地)的传承方式、“传承人+志愿者”的服务方式。

当前:2版(2024年08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