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多措并举绘就垃圾分类新图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句话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深入人心的共识。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从倡导光盘行动到推动低碳生活,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垃圾分类,一个个健康、环保、文明的举措不断推出,让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新举措
“送法上门”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在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的繁华街巷,一场别开生面的“送法上门”活动正在展开。这不是普通的执法检查,而是一次旨在提升餐饮单位垃圾分类意识的温馨互动。
餐饮单位是社会垃圾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为引导餐饮单位切实做好垃圾分类提升分类准确率,助力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古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们,走进一家又一家餐饮店铺,仔细检查每家餐饮单位的厨余垃圾清运合同,检查厨余垃圾清运单位资质,有效落实垃圾分类清运的职责,并举行“主动送法上门”座谈会。
“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确实不少,但具体该如何分类处理,还真有些拿不准。”在“主动送法上门”座谈会上,店主诚恳地说道。执法队员耐心地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会上,执法队员们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文。
通过此次活动,共有24家餐饮单位接受了检查。其中,发现问题商户1家,开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张,约谈餐饮单位1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古城街道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坚持和付出。
古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商户将厨余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巩固工作成果,持续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垃圾分类的“魔法公式”
三道“加法”演绎城市蝶变
在城市发展的交响曲中,垃圾分类奏响了一曲环保与文明的华彩乐章。随着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化,这项看似平凡却意义深远的举措,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古城街道以创新思维为引擎,精心设计了垃圾分类的“魔法公式”——三道“加法”。这个公式不仅是简单的数学运算,更是一种智慧的管理艺术。“参观+交流”“劝导+检查”“联动+融合”,这三组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将宣传教育、执法监督和多方协作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高效的工作体系。
为了让执法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的全过程,石景山区组织骨干力量走进鲁家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活动。从垃圾池中的发酵过程,到焚烧炉内的高温燃烧,再到中央控制室里的数据监控,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叹为观止。
在石景山区,执法队如同城市的“环保卫士”,他们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为利剑,深入社区、餐饮酒店和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全方位监督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执法队采取约谈等方式,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古城街道还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城管开放日”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从校园到社区,从楼宇到商户,垃圾分类的理念和知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垃圾分类新花样
趣味游戏激发环保热情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环保意识的提升已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天和街社区近日开展的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无疑为这项看似枯燥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垃圾分类,这项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工作,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的宣传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居民的兴趣和重视。面对“不了解、不明白、嫌麻烦”的普遍心理,天和街社区巧妙地将趣味游戏融入环保宣传中,开创性地推出了“垃圾投进去”趣味环保宣传活动。
在社区内三个小区轮番上演的这场环保盛宴,吸引了老中青三代共计400余人参与。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妙趣横生的小游戏,如“分类精准投”“限时扔沙包”等。其中,“限时扔沙包”游戏尤其引人入胜:每个沙包上标注不同种类的垃圾,参与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沙包准确投入对应类别的垃圾桶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更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深刻领悟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一位参与活动的王女士兴奋地表示:“这次的垃圾分类小游戏真的很有趣,我以前总是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现在通过玩这个游戏,我清楚地知道了哪种垃圾应该投放到哪个垃圾桶里,真是太有用了!”
除了趣味游戏,古城街道还积极拥抱科技,为小区配置智能垃圾桶,推动打造智能化垃圾分类新体系,建设智能化垃圾分类新社区,为解决分类难等新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未来,围绕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古城街道将继续丰富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形式,通过更多创新、有趣的宣传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