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一刻钟” 重在将时间还给学生
◎ 江德斌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课间延长至一刻钟的不只有北京,山东青岛和天津也出台了延长中小学生课间时长的相关措施。

    由之前的“课间十分钟”,延长到如今的“课间一刻钟”,表面上看只增加了5分钟,似乎不算太多。但透露出的意义却很大,表明当地教育部门重视学生的课间休息权利,希望通过增加课间时长释放积极信号,引导师生能够充分利用课间,真正实现放松身心的目的。对于相关地方的中小学来说,应适应新的规则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课程表,安排好作息时间,全力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权利。

    课间休息活动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必不可少。学习不仅是脑力活动,也是消耗很大的“体力活”,学生久坐不动容易疲劳,需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课间活动就可起到调节作用。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爱玩戏耍的成长期,但不少学校曾经或仍在限制课间活动,不让学生去操场玩耍,甚至连到操场去的时间都没有,导致“课间十分钟”变得异常安静,学生缺乏活动,对身心健康成长、学习都有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出现体质下降、近视率攀升、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究其原因,恐怕也与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室外活动匮乏、身心压力无法释放相关。因此,教育部于2021年颁发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指出,“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这个文件明确了课间属于学生所有,应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权利。

    在新学期,多地出台规定,延长“课间十分钟”至“课间一刻钟”,正是基于对学生正常生理需求的考虑,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课间休息权利。而且,多出来的5分钟,乃是从大课间里均过来的,并未延长学生的整体在校时间。这增加的5分钟,对学生走出教室放松休息、有益社交、适量活动,都将产生积极意义,会有效改善学生的身心状态,亦能促进学习进步。

    当然,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实施“课间一刻钟”,期待有更多地方跟进。同时,各地在落实课间休息政策时,一定要严格约束学校和教师,摒弃“课间圈养”模式,禁止做表面文章,严禁拖堂、挤占课间的现象,并要尽力安排足够的活动场地,增加丰富的课间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自由支配课间。

 

当前:B2版(2024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