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设计创新实践
◎ 古那尔·艾则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非遗+文创”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新途径,二者的深度融合既可丰富非遗的表现形式,使非遗在传承、传播方面更加生动和直观,也有助于推动非遗的生活化、大众化发展。文创设计人员应在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出兼具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非遗文创产品。

    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设计创新

    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态,指文化形成、发展、延续所依赖的环境,以及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非遗文创产品作为一种基于非遗的艺术衍生品,承载着深厚的非遗基因,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文化生态的变化,非遗难以依靠自我创造、发展和调节功能来适应文化生态的演变。基于此,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应将非遗置于当代文化生态中,通过对非遗的解构和重构,形成适应当代文化生态系统的非遗属性集。

    其一,非遗的解构。非遗蕴含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是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但文化生态系统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必然存在与当前文化生态不相适应的元素,因此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应站在整体角度深刻剖析非遗与自然、非遗与艺术审美、非遗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并以文化生态适应性为准则对非遗元素进行解构和取舍,以保证文创产品更好地适应当下文化生态。

    其二,非遗的重构。通过文创设计对非遗进行重构便是运用打破、转化、重组、叠加等方式对非遗元素进行再创造、再设计,从而获得崭新的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在保留非遗基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表现形式的创新。例如,基于磁县剪纸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福带”,其设计人员在保留磁县剪纸传统色彩与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根据文化生态的变化,转化与重构图形布局和文化元素,并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腰带相结合,既有效突出磁县剪纸的祈福文化,也促进了剪纸技艺的传承。

    基于交互体验的非遗文创设计创新

    随着消费水平普遍提升、消费需求日益多元,人们不仅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还注重产品的体验感、交互感和参与感。在此背景下,体验经济应运而生,强调以具体场景和生活为发力点,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基于此,非遗文创设计的要求更加强调给消费者带来参与体验和情感认同。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应以消费者体验为出发点,依托数字交互技术与游戏化交互设置,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与行为,使消费者在与文创产品的交互中深刻理解承载的非遗内涵。一方面,数字交互技术的运用。近年来,伴随着虚拟现实等多元交互技术的应用,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珍藏品”,而是成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消费者通过语音识别、触控行为等交互方式与文创产品深度互动,在沉浸式感受非遗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与非遗的情感联结,获得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比如,平阳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产品“云游年画”APP,通过年画文化、年画DIY、节日礼物三大模块设置完成产品的交互体验设计,用户可通过主界面的节日提醒、年画刻印DIY、线上分享等方式进行互动。另一方面,游戏化交互设置。游戏化设计不仅可增强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可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带给用户愉悦的情感体验。例如,近几年爆火的非遗盲盒,其设计人员采用游戏化的创新设计将非遗装进盲盒,使非遗被人看在眼里、端在手上,帮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走近非遗、感受非遗、爱上非遗。比如,浙江励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上推出的一款以青瓷为主题的考古盲盒,便采用游戏化的交互设置使用户在勘探、发掘、清理、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深刻感受非遗。

    基于品牌建设的非遗文创设计创新

    打造高辨识度的非遗文创品牌是助力非遗文创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地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唯有立足地方特色和消费者需求打造独特的非遗文创品牌,不断提升品牌辨识度,才能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关系,促进非遗传承。近年来,伴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诸多文创团队和设计者对非遗文创开发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但由于设计者品牌意识不足、宣传薄弱,且缺乏有组织的生产、营销,市场上的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

    非遗文创设计团队应基于非遗特色建立品牌识别系统,并结合新媒体加强非遗文创的品牌推广,打造独具文化特色和市场价值的非遗文创品牌。一方面,文创设计人员可基于地域非遗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创产品。中国不同地区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差异,如广东粤剧、上海顾绣、天津泥塑等,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提炼出不同地域非遗中最具特色的元素,建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进而提升品牌辨识度,以此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比如,法蓝瓷便是依托江西景德镇陶瓷的文创品牌,因独特的产品造型与品牌理念连年获得各种奖项。另一方面,文创设计人员可借助新媒体平台促进非遗文创品牌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平台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渠道、优化营利模式、促进产品销售,进而持续提升非遗文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于文旅融合的非遗文创设计创新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文旅融合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塑造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既可使非遗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体验,也可推动旅游业实现业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商业价值。

    因此,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可通过旅游纪念品、特色节庆活动、演艺活动等方式融入旅游景区,促进文旅产业消费升级、提升非遗文创产品吸引力。一方面,旅游纪念品是非遗文创设计与旅游业结合的重要载体。设计人员可以从当地独特的非遗中汲取灵感,将具有代表性的技艺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比如,剪纸、刺绣、陶瓷等可以通过创新设计,转化为便于携带的纪念品或日常生活用品,既满足了游客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又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节庆旅游通过将非遗与创意旅游有机结合,既展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风采,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设计人员应以非遗或地方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精心策划大型节庆活动,围绕这些活动组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体验、设计以节庆为核心的创意产品。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围绕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和主题,将旅游产业与影视、餐饮、酒店、娱乐体验等相关产业联合起来,打造文创产品,既可丰富游客非遗体验,也可全方位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遗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借助文创设计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疑是让非遗焕发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对此,设计人员应从文化生态、交互设计、品牌建设三方面入手,设计出兼具非遗基因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型非遗文创产品。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融媒体学院/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讲师;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一带一路”专项研究基地,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2023年度开放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润疆工程传播路径分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DYL2023YB037)】

当前:B2版(2024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