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学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赋能,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以及价值引领、思想教化功能,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实践价值、现实需要和理论价值,以引导广大青少年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践行使命担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和应然之举。
完善组织架构,完善教育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全局、系统谋划,需要多主体、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和积极响应。构筑完备的组织架构和常态化的制度保障体系,理清架构逻辑和教学原则,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赋能,是当前教育工作得以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石和前提条件。
完善顶层规划,坚持科学推进。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坚持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政治高度和战略高度出发,合理规划和部署课程教学计划。构建党政齐抓共管、上下一心,多部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共同体,以画好“同心圆”。其次,以课程建设为主要手段。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科学制定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合理编排教育内容、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合理有序地开展。最后,衔接住、贯通好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基于学生发展规律和学校教学规律,有序开展序列教育,确保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主体可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共识和理性认同。
夯实思想根基,强化理论素养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理论教育为主渠道和主阵地,讲清中国式现代化从萌芽孕育期、发展成熟期到强化推进阶段的历史演进脉络;讲清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理论体系,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清晰的思维认知。
强化思想教育。以系统的理论教学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性认同。首先,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渠道,帮助青少年从一次次革命、斗争、改革和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中理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脉络,推动其坚定道路认同和实践认同。并且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期待,以探究式、合作式、引导性、体验性、互动式的理论教学手段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性。其次,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补充手段。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把好“人才关”。打造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备课、集体教研的大平台,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与绩效考评、职称评定相挂钩,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热情。再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式现代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民本思想”“克己复礼”等思想观念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深度耦合,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起到对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激励、群体凝聚作用,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注重知行合一,砥砺使命担当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手段,以更具教学针对性、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信仰坚定、志向远大、素养卓越的现代化人才。
注重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依托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开展常态化的主题教育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升政治认同,树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进行宣传教育。如,针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形象化、直观化的视频、动画、声像等为媒介进行启蒙教育;针对高年龄段的学生,宣传内容和素材的选取要更为深刻、立体,才能真正在学生头脑中筑起思想防线。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研学、技能竞赛、文化活动等,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知识体系向行为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变。组织学生参观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参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留下的“奋斗痕迹”等。成立学生社团,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志愿宣讲、公益服务、实践调研和实践研学等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信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知识讲座、青少年发展论坛等,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搭建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交流学习通道,以交流学习、志愿服务、学术讲座和知识论坛等活动,推动青少年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学习心得,引导其厚植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重大课题“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22ZDA08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