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权,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权需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传播话语体系,则需要从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两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要多角度并进,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传播内容。
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魂脉。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其基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保证传播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这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通过教育等各种方式,提升宣传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推动传播话语体系构建,需要意识到,传播话语体系为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里。在传播话语建设中,依托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依托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能够获得更加深厚的理论支撑和逻辑支持,能够获得更加科学的方向指导与道路指示,能够获得更加紧跟时代的传播命题与讨论视野,为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注入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传播宣传工作的根基。在新时代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要坚持“两个结合”,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丰富素材,为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文化涵养。作为世界上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智慧。在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中,应当接续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智慧。
传承党的百年奋斗的血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塑造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奋斗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始终的主题。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凝聚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这些精神承载了历史的厚重和信仰的坚定,昭示了党的光荣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在传播话语体系中传承党奋斗历程的血脉,就是要传承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党开展了学四史的集中教育,这就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支撑和精神支撑。在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中,要从“四史”中汲取营养,从党的百年奋斗中凝练精神,以红色为底色,增强传播话语内容的厚度与深度。
传承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文脉。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国外,理论新,其接受消化具有难度;马克思主义要向工人阶级等最广大群众传播,规模大,其传播宣扬也有挑战。所以,宣传理论工作在初期就成为了党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就更加值得今天的宣传理论工作者学习。应当学习这些文脉代表人物的经典,如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这些理论宣传工作中的代表人物的著作,既为如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构建提供了灵感,也为如今的宣传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指导。
要多方面结合,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传播方式。
构建国际话语交流平台与机制,在交锋碰撞中培育问题意识。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思想交流非常频繁。西方的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很大,这些思潮观点,虽然具有现代性的特征,但也带有“西方中心论”的色彩,将西方文明等同于人类文明,将西方观念等同于“普世价值”。层出不穷的理论思潮配合发达的西方新闻媒体,观念与现象相搭配,在实际上构成了对全球影响巨大的“西方话语”,而中国也在受其影响,这是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应该构建国际话语交流平台和机制,在交流中了解世界最新思潮,在交锋中回应西方国家所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增强对于话语建构的问题意识,提升话语体系的回应性、针对性。
完善融媒体背景下的全媒体传播渠道,在应对复杂中培育大局意识。应当建设多层次、全覆盖、有分工、有目标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相统一,线上媒体与线下媒体有区分,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相配合,因时制宜,各种媒体依托其不同的特色,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作出贡献。应当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法律手段、市场手段、技术手段,引领风气、亮明旗帜,引导与调动各类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话语建构。此外,在教育活动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也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好方式,例如“课程思政”就是一个好机制,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这就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提供了资源,并且深刻影响了尚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促进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也为今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铺垫了道路。
大兴调查、推进采风,深入人民大众的具体实践当中,在学习调查中培育群众意识。制定政策需要调查研究,理论传播也需要调查研究。应该进行计划,使文艺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理论宣传工作者组成团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向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与采风。调查学习可以从几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展。其一,深入群众的调查学习可以巩固文艺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理论宣传工作者的人民立场,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人民的生活、响应人民的呼声。其二,深入社会的调查学习可以丰富相关创作者的创作视角、创作层次,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展现群众中的不同的而又有代表性的群体,以群体的代表性来推动创作的深刻性,以群体的丰富化来推动创作的多元化,以调查的深入性来推动创作的故事性,以使相关作品更加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推动其传播。其三,深入一线的调查学习可以提升相关创作者作品的真实性,人民群众第一线生产生活的实践为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最为真实、最为丰富的素材。一线实践者具体的所想所为,为创作者进行理论抽象、文学抽象、艺术抽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需要向上探历史之深,向下探社会之广,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站稳人民立场。在党的领导下,紧跟时代,多措并举,优化内容、丰富形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依托,守立场之正,创形式之新,在尝试与突破中构建起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作者单位: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