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为“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在这一天,我们要向所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用行动诠释着爱与奉献。他们奔赴在各个领域,在社区服务中传递温暖,在环保行动中守护自然……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让我们以志愿者为榜样,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让关爱与互助在社会不断传递、延续,共同书写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温暖篇章。
政策篇 激发志愿服务热情,持续释放向上向善力量
◎ 杨维立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对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广大志愿者心怀良善传播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应急救援、大型赛会和国家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写下浓墨重彩的注脚,持续释放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当前,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率、活跃度,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正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
《意见》围绕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体系、供给体系、组织体系、阵地体系、文化体系、支援保障体系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亮点多、目标实,既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坚强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意见》十次提及“规范”一词,为健全服务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和路径。比如,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制度体系要“科学规范”;志愿服务队伍要“管理规范”,释放了扎实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的强烈信号。
《意见》还提出“坚持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内部治理”,要求“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制定行为准则、服务规范”,并强调“规范使用志愿服务标识”等,全方位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专业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现实中,一些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时面临被拒绝、遭投诉等尴尬。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部分志愿者虽有热心但不“懂行”,服务水平与现实需求不匹配。此次《意见》在专业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针对性部署,如提出“建立与国家和地方综合性、专业性队伍共训共练机制,强化应急协同效能。”“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发展专业性组织,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还要求引导各领域志愿者“利用专业特长为社会作贡献”,等等,这样的悉心安排,不仅能有效呵护志愿者的热情,更有助于促进志愿服务质效不断增强。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必要的激励保障措施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意见》强调,从“完善发展政策”“注重权益保障”“强化激励褒奖”“提供法治支撑”四个方面,健全坚实有力的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并提出“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褒奖机制”“健全星级认定制度”“把志愿服务作为相关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等具体要求,推出这些暖心举措,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意见》还提出“注重权益保障”,要求为志愿者提供物资设备、安全保障及相应保险等,着力为志愿服务创造更优环境,让广大志愿者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轻松上阵”,聚精会神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意见》一经公布,就在全社会引发热议。相信随着各项细则、措施的逐步落地,志愿服务之花在中华大地上定能绽放得更加灿烂。愿更多的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主动帮助他人、奉献爱心,让志愿服务之光更加闪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风采篇 老有所为,绽放“夕阳红”
◎ 文荣
在社会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群特殊而又令人敬佩的身影,他们虽已满头银发,却依然怀揣着热情与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他们就是银龄志愿者。这些银龄志愿者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与价值。
“多年来,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今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发挥专长、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作出高度评价。
银龄志愿者的出现,是对老龄化社会的一种积极回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让老年人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银龄志愿者们主动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年龄并不是限制,老年人依然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关爱儿童、环保行动等,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和正能量。
银龄志愿者凭借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在各自的领域中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素养,退休后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志愿服务中,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比如,一些曾经从事教育工作的老人可以担任青少年的辅导老师,传授知识和经验;一些有着医疗背景的老人可以参与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服务。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就像宝藏一样,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价值。
银龄志愿者的行动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奉献,向年轻人展示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也更加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促进了代际之间的和谐与融合。同时,银龄志愿者的精神也感染着整个社会,让人们看到了奉献的力量和意义,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对于银龄志愿者来说,参与志愿服务也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志愿服务,他们可以继续与社会保持联系,结交新朋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他们可以接触到新的事物和观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此外,参与志愿服务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收获,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
然而,要让银龄志愿者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支持和努力。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银龄志愿者的重视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比如,建立健全银龄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银龄志愿者购买保险,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等。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为银龄志愿者搭建平台,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银龄志愿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社会组织还可以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合作,整合资源,为银龄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个体,我们也应该尊重和支持银龄志愿者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心和关爱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当我们看到银龄志愿者在行动时,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与银龄志愿者一起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银龄志愿者是老龄化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银龄志愿者的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余晖,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经验篇 让志愿服务项目引领校园文明新风尚
◎ 杨一雄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能够引领青少年培养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且持久的影响。
例如,2023年年底,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旧校服循环使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3首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旧校服循环使用计划”的缘起,来自校园里两大方面的需求,一是失物招领处的旧校服累计数百件,怎样处理成为大难题;二是同学们有日常穿着校服的需求,青少年身体发育快,尺码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经济压力,同时,青少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建立环保意识,培养节约习惯,宣传节能减排,还可以锻炼劳动技能。
鉴于以上需求,“旧校服循环使用计划”应运而生,打通中间环节,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服务。不仅可以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共建节约型社会的认知,而且助力志愿者在项目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当他们投身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行动中时,会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这种责任感会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逐渐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相互协作、配合,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通过交流与合作,让青少年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成员,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此外,志愿服务还能让青少年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在帮助困难群体、关心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柔软和善良,懂得理解他人的困难和需求。这种关爱他人的习惯会伴随他们成长,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温度的人。
为了更好地以志愿服务项目引领青少年培养良好习惯,我们需要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机会,让青少年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鼓励和支持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志愿服务项目是引领青少年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青少年能够在责任感、团队合作、关爱他人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让我们共同重视和推动志愿服务在青少年中的开展,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探索篇 打好规范志愿服务的“组合拳”
◎ 钱立功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志愿队伍素质过硬、管理规范,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显;阵地网络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志愿服务国际合作交流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率、活跃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普遍增强,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把志愿服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达2.32亿,组建了13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我国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国家治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是人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机制不健全、参与面不广,专业性不足、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活动不持续等问题,需不断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研究。
进入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要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把握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律,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志愿服务的新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打好规范志愿服务的“组合拳”,让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树立法治护航志愿服务意识,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立法,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明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强志愿服务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维护志愿者的权益,完善激励机制,打击以志愿服务为名从事非法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力量,构建分工协作、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大力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力量,更好把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团结凝聚起来。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让党旗在志愿服务第一线高高飘扬。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等形式,提供经费保障。
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强化志愿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优化服务方式,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加强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志愿服务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新时代志愿服务需要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发展篇 携手共进,共创美好
◎ 刘霁月
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志愿服务在社区发展和邻里关系改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构建和谐、温馨社区的关键力量。
志愿服务对社区发展的推动首先体现在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上。志愿者们凭借各自的技能和热情,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如义务家教、医疗咨询、法律援助等。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居民们不同的需求,也提高了社区整体的生活质量。通过志愿服务,一些原本难以得到满足的需求得到了关注和解决,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从而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社区建设中,志愿服务还能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志愿者们往往能够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将这些资源汇聚到社区中,用于改善社区环境、建设公共设施等。例如,志愿者们可以组织社区清洁活动,改善社区的卫生环境;可以发起公益募捐,为社区添置必要的设备和器材。这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志愿服务对邻里关系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居民们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打破了现代社会中邻里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志愿者们组织的各种活动,如社区聚会、文化活动等,为居民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互动。通过这些互动,邻里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同时,志愿服务也培养了居民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当大家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有责任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责任意识会促使居民们更加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而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居民们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种团队精神也会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
此外,志愿服务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居民们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时,会受到感染和鼓舞,从而也愿意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会让社区变得更加团结和有活力。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有助于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社区也应该积极为志愿服务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志愿者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志愿服务在社区发展和邻里关系改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和谐,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为建设美好的社区家园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