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我每年冬天都要去米易住上两三个月。除了享受阳光和悠闲的生活,最开心就是应米易朋友的邀约去农家“吃刨汤”。
“吃刨汤”,是川西地区乃至云南、贵州一些农村的习俗,年关将至,农家杀了年猪,办上两桌酒席,把亲朋好友邀聚在一起,喝酒吃肉,新鲜猪肉和内脏做的美食热气腾腾端上桌,又热闹又惬意。
为什么叫“吃刨汤”,据当地老年人说,“汤”是指开水、热水;用开水烫刚杀的猪,再用铁刮刮去猪毛的过程,在民间称为“刨”;于是,吃刚刨干净的猪身上的肉、内脏做成的一道道菜肴,就是“吃刨汤”。
前几次被邀请一起去“吃刨汤”,仅仅是大饱了一顿口福。以后的几次,我有意与主人家交谈,了解“吃刨汤”的习俗特点,体会其文化韵味。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去年到白马镇龙塘村的那一次,主人家在米易有名的风景区颛顼龙洞下面。主人姓申,四十岁出头,非常勤劳,他一边在颛顼龙洞景区上班,一早一晚还得在自己家的农地里干活,虽然辛苦,但有两份收入,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当天“吃刨汤”的席面也很丰盛,肥肠、血旺、猪肝、腰子、排骨、五花肉、滑肉、猪耳朵、猪头、猪尾通通安排上,氛围很是热闹。
主人说,他家杀的年猪,都是自家养的粮食猪,养了一年左右,重量在300斤到400斤。
今年,我也有幸被邀请“吃刨汤”。主人的家在号称“中国康养第一村”的贤家村。开车到半山腰,沿途都是农家乐。主人姓乔,是搞餐饮的,今天的“刨汤宴”就是他的“杰作”。“刨汤宴”菜肴很丰盛,除了猪肉,还有牛肉、炸火鸡之类。离开时,主人家还特别送了当地的土特产。推迟不过,搞成了“又吃又包”。
被邀请吃“刨汤”,不仅饱了口福,还深深地领略了“吃刨汤”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以及它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变迁。
“吃刨汤”风俗的形成,据当地老人们说,是因为以前养猪不容易,而猪是农家财富的象征,由于生活物资匮乏,杀年猪当然要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刨汤”作为一种风俗,还是传承了下来。
当地的农民说,“吃刨汤”,其实是一种联系感情的方式,酒喝的是人情,肉吃的是鲜味,要的就是个人气。“吃刨汤”都是相互的,你来我往,感情就近了,有事好相互帮助。我想,“吃刨汤”是农民庆祝丰收的方式和人情往来的载体,也是过大年的预热活动,体现了农民团结互助的精神,也是淳朴民风的一种展现。“感情、鲜味、人气”,这大概是“刨汤文化”的内核吧。